都江堰的散文

时间: 2024-04-16    阅读: 0 次    来源:倾诉文学
作者: 倾诉文学

在这个芸芸的世上,有一些事物,仿佛总是在冥冥中召唤着你的,比如蓦然回首的爱情,又或者魂牵梦萦的故土。

关于都江堰,本以为是无缘与其相会的了,因为通常游客们都只会将她作为游览青城山和乐山的一个附带行程,鲜有人会专程安排去都江堰游玩的,而碰巧的是,前面提及的两个景点,我都已经去过了,肃穆的山,庄严的佛,神圣中,却似乎缺少了一些什么,我始终无法说清,只是心中隐隐地,总感觉错过了某些。回来后,数次与人提起到成都的憾事,却听到熟悉川地的对方大笑道:都江堰,不就是个水利工程么,有甚好看的?闻言,我便也为自己的浅薄而感到羞愧,再不敢讲了。许是,这世上,总有些东西,是注定要失之交臂的吧。
不过,都江堰却终于没有令我遗憾,八月的假期,正好客户安排在成都开年度大会,而我的上一个行程,又恰好在此前一天便结束了,因此飞到成都后,还有一个上午的时间,可以供我闲逛,于是并不需要太多犹豫的,都江堰成为了唯一的选择。
都江堰的城区,崭新而冷清,不多的几辆车在震后新修的道路上悠闲地跑着,向导开车拉着我们,并没有径直到景区入口,而是绕了几条街,穿过城区,沿着都汶公路走了一段,在一个不起眼的岔口停了下来,指着前面一个牌坊模样的石柱,说前方便是都江堰了。我心中虽然有些疑惑,但还是跟着向导走了进去。牌坊的后面,是一截平整的石头地面,像是一条路,却又比两边的土地高出许多,悬在半空,原来,这便是建国初期苏联援建的都江堰大坝,人们企图将岷江引到这片坝来,后来因为中苏修恶,一夜之间,苏联撤离了所有的专家,也带走了图纸,于是这座堤坝便成为那个时代的弃儿,悄然无声地蜷缩在了这里。想来,这也算是那个不幸的年代中不多的幸事之一吧,若不是这段变故,都江堰,也许就要和三峡一样,只能永远留存于美丽的传说之中了。
走过堤坝,前方是一条小路,杂草丛生,路的两侧,却堆着无数的巨大的鹅卵石,整整齐齐,仿佛两排守卫的士兵,绵延出很远,这些全是汛期时,乡民们用来装筐堵截洪水的石头。经过千百年的冲刷,原本坚硬的棱角早已经被磨得圆滑,却唯有内心依旧不改坚实的质地,年复一年地守在这里,等待着召唤,与洪水搏斗。走到近旁,似乎还能听到从深处传来的洪水声、冲击声、呐喊声和欢呼声。我不知道他们在这里已经坚守了多长时间,也许从都江堰诞生的那刻起,他们就与之并肩战斗了吧,守堰的人,早不知换过了多少代,却唯有这些石子穿越了时空,淡看人间沧桑。
就这样,边走边看着,眼前的路,却逐渐地清润了起来,而路边的草木也越来越显得有生气,再朝前走一点,居然隐隐地传来了大水的轰鸣声,空气中,顿时充满了湿漉漉的气息,抬头朝远处望去,却满目都是茂盛的树木,见不到半分江水的模样,跟着向导,一脚深一脚浅地踏下几级石阶,转一个弯,毫无征兆地,一条大江豁然地咆哮出现在了眼前,而我却似乎还没有为这么突然的遇见做好准备,不由得打了个激灵,呆呆地望着那江水呼啸而过,浩浩汤汤地以席卷一切的气势扑向前方,继而撞在了横亘于半路的分水堰上,虽然有些不情愿,但又不得不乖乖地听从指令,一路涌向外江,直到下游汇入长江,化为我们民族的图腾,另一支则拐入内江,犹如一把神奇的笔,陡然一挥,写出成都平原千年的丰饶与富庶。

其实,早在都江堰建成之前,蜀地远非今日的天府之国,作为秦帝国刚刚夺来的一片土地,四川只不过起到了稳定后方的作用,但这一切却在一个人的到来之后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公元前二五六年,李冰任蜀郡守,在鼓励耕战的秦国,这一任命并不令人关注,但其产生的影响,却是极其深远的,四川在古代素有赤盆、泽国之称,非旱即涝,因此自古以来,在四川立国的国家大都国力衰弱,无法与中原的大国抗衡,而中原诸国也很少将四川作为重要的战略目标,因为一则交通不便,二则物产匮乏,实在没有任何的战略意义可言。我想,当李冰接任蜀地,面对着滔滔岷江的时候,他也一定在困扰,如何才能将这条狂猛的野蟒制服,使其成为承载帝国腾飞的巨龙。q0W倾诉文学

0 我要投稿
散文投稿 - 诗歌投稿(倾诉文学期待您的每一篇作品)[ 投稿指南 ]
网友点评 登录后发表评论,别人可从你的头像进入你的空间,让更多网友认识您!
查看所有评论
猜你喜欢

深度阅读

?在线投稿
?在线分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