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不宽恕

时间: 2024-04-13    阅读: 0 次    来源:倾诉文学
作者: 倾诉文学
在一阵扑扑啦啦的汽车尾气中,那一行人慢慢地离开了我们的视线。年度教育大检查总算结束了,一如往常的时光再次降临,心里想着终于可以舒一口气了。可环顾四下却总也找不到让我为之欣慰的喜悦。之前所预想的轻松并没有如期而至,到来的却是一场意外的纷扰。  你现在到我办公室来一下!校长以稍显反常并且略带责备的命令式语气结束了尚未收到回音的通话。  我略微犹豫了一会儿,想在电话盲音的回旋中尽力捕捉一些哪怕是零碎的信息,并试图从中窥探出些许的端倪以解开自己心头的疑虑。到底是什么事能让校长如此大失分寸呢?  难道是教研资料出了问题?那可是我们教研室的心血之作啊,都是平日里真做实干的结果,没有丝毫的水分可言,不应该啊。莫非是教师调研脑海中忽然闪现出校长前一日询问调研教师名单的事  来不及过多的思考,顺势敲了敲校长办公室的门。  你来看看这名单,能不出问题吗?之前拟定好的人选为何不用?为什么要更换?校长一连串的发问不留丝毫让我解释的机会。  一股腾起的怨气由内而外,冲破了胸膛的阻滞穿过喉咙后化为一声希望破灭后的沉寂,随着一声没有丝毫振动力量的波动在空间蔓延开来。一种酸涩且似曾熟悉的杂味瞬间侵袭了我的心灵。犹如拼了命狂奔的羚羊辗转间看到的狼啸一般,是绝望还是惊秫?是失望还是懊恼?那种矛盾的感觉很难用一个孤零零的词语来界定了。  这个矛盾的结还得从两天前的教育年度大检查说起。  这是教育界老生常谈的一个既老且新的话题。说它老是因为它的年纪大的缘故,大概从有专门的教育机构诞生的那天起,教育检查也就作为一个附属品沿用至今,少说也是具有百岁高龄的老者了。那这新又从何说起呢?但凡教育的变革或革命都要冠以教育检查的名号,大多推陈出新后的教育产物都能在大检查的洗礼中被扼杀或是被推广。于是乎不知有多少名不见经传的学校在教育大检查中扬名立万,又不知有多少风雨飘摇了许久,更不乏显赫一时的资历老校,在这样一场检查中被言论所伤,终致一命呜呼的厄运。无需多言,便可领教教育大检查的杀伤力。  对于这等大事,受检学校即便是将重视级别提升为红色警戒犹不为过。当然,我们也是做了十分充分而必要的很多准备工作。诸如家长座谈,都是经过精挑细选的。能识大体,有大局意识,还要有足够的胸怀,当然最为重要的一条,也是其他条件的前提和基础的一条便是孩子的成绩要叫得响,离了这一条似乎别的优势都要变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了。这一项严谨的工作交给了向来以严谨自居的德育处。还有就是学生座谈,与家长座谈如出一辙,由德育处负责自不在话下。  最后一项便是教师座谈,参与人选的拟定自是极为重要也极为关键的一环。教研室也是颇费苦心,将十个小组的所有教师从头至尾,再从尾到头,犹如鉴别奇珍异宝一般将原本整体和谐的队伍骤然以好恶分成了两队。面对初步选定的人员名单,校长手挥判笔凭借自己二十年左右教龄的独到判断力又是一阵锦上添花式的修改和完善。直至笑靥丛生,方才罢笔收场。  从常理来讲,如此精心的布局应该是放一百个心才是,众人都该心怀着满成的胜算才是,也就是坐等最后的佳讯而已。可谁也不曾料想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啊。  在开展教师调研时好些名单上的教师已经进入了课堂,进入了他们的专业赛道。干事临时询问,该怎么办?停止上课去座谈,还是临时换人?  到各办公室召集暂时空课的教师,到二楼参加调研。不曾料想竟是我这个仓促而简单的决定改变了整个棋局。  在进行完所有例行的检查之后,总结性的汇报工作便开始了。  我来公布家长问卷反馈结果,家长对学校的办学条件,办学思路、办学理念等都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对学校的办学效果也是给予了极高的认可。一位微胖的女校长如是说。  学生对教师和学校的评价也很高。    所有的阐述都在遵照着众人最先的设想一般有条不紊的向前推进着。  在大伙儿都认为应该如此顺畅收场的停当,一位身体有些臃肿的老校长的汇报打碎了我们的美梦。  教师反馈意见如下:学校发展思路不清晰,各部门职责分工不明确,管理人员工作不积极、不主动。  我们都恍若梦中,感觉中很多人都在不断调整着身体来试图询证听到的结论,椅子吱吱呀呀的声音盖过了会场所有的窃窃私语。会议室里迅疾被一种静谧的喘息所湮没。  在我而言,虽然嗅到了些许的不安但却仍未能触及心中的底弦,仍觉得无非是些建议罢了,也没什么过于局促的紧张和哀怨的压抑。直到在会议室里听完校长的高瞻远瞩之见,我才倍感自己政治洞察力的渺小。  对我和书记的否定便是对学校的否定。  外加教务主任的声援,家丑不可外扬。云云。  从上午的约谈,到下午的行政例会,我经历了一次人生中前所未有的质问。第一次被人冠以想问题时要有高度的温馨提醒,第一次聆听将个人和整体逻辑般等价对等的价值观,更是第一次看到只问责结果而不关注问题本身的管理团队。  面对这样的态势,不来个彻底的认罪伏法是万万不行了。  我首先承认更换教师名单的失职,但是我们也不要忘了,某些人之所以甘冒风险能说出这些话足以证明这些人对我们的期望之高,仅仅只是鞭策我们继续前行而已,我似乎有些沉不住气了,只承认错误是没有丝毫作用的,要让众人看到并且接受我们的内伤。  正所谓家丑不可外扬,就这些事在内部讲,内部解决不就可以了吗?非得要在这样的大检查上搬出来,所有的问题最后不还得靠我们来解决。  继续这样的争辩只能徒增痛楚,或许缄口不语才是最好的选择。  这场检查的余殇让我开始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审视眼下的教育形势。从上至下,这种愚人的把戏在企业,在社会中滋生并蔓延也就罢了,何以在清纯的教育中也有如此硕大的毒瘤?邀功自夸者吹捧也就罢了,弄虚作假造次遮人耳目这等拙劣的行迹怎就能逃过上师的慧眼?篇篇问卷,卷卷舒心,是合了管理者的意,还是掩杀了众人务实的心?  学校在一场标签化的资料检查中,是在走向成熟还是在走向衰落?  我想,即便是教育宽广的胸怀可以包容我们的放纵,唯唯诺诺的赞美者可以重塑我们的过失,不谙世事的孩童可以遵从我们的威严,但这一切都难以蒙蔽我们自己的双眼。如果我们还是人师,我们也绝不会宽恕自己。
0 我要投稿
散文投稿 - 诗歌投稿(倾诉文学期待您的每一篇作品)[ 投稿指南 ]
网友点评 登录后发表评论,别人可从你的头像进入你的空间,让更多网友认识您!
查看所有评论
猜你喜欢

深度阅读

?在线投稿
?在线分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