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老家的馋嘴猫

时间: 2024-04-13    阅读: 0 次    来源:倾诉文学
作者: 倾诉文学

我幼年的成长记忆是在爷爷奶奶家的。熙熙攘攘,彩虹糖的一段日子。836倾诉文学

除了小时候,在陌生他人的印象里,我应该一直是个易令人尴尬不易相处的灰色角色,不善沟通是一回事,最主要是长着一副冷漠脸,正如我老娘所说不笑时,好像别人欠我几百万似的。但孩童时我可不是这样的,反之,我是个喜气又和气的小孩。我后来把这这种画风改变称之为迁徙的基因变异.....836倾诉文学

我现在都说我老家在某镇,但其实真正意义上我的老家确确应该是一个称之为某某井四面环山的小山村。836倾诉文学

我爸爸应该是那个年代第一批发迹成为所谓万元户的的村里人。他本来是一个啥数学老师的,但年青么,志在千里,不安分来回折腾,养蜜啊 倒卖货物,跑工程啥...的等等最后也真让他赚到了人生第一桶金。那么走出小山村,对与祖辈囿于土地靠老天赏饭吃的我们来说就是第一要事了.我家确确的说是我小家,--爸爸妈妈带着我姐弟很快就迁离了老老家,来到了隔壁的我现在称之为老家的某镇置产安家。836倾诉文学

在读幼儿园之前,记忆中我已搬到镇里了, 但我一个农村的孩子真是不习惯这里的生活.没有小伙伴,没有随时想吃就有吃的吃食-----在我们农村真的一切都可以尝一尝,地里的甘蔗玉米红薯茭白...,山上的桃子李子梨子...太多的野果野花啥的不管生的熟的,都可以到嘴里。自家没有的食物,也可拿现成的和自有的邻里换一换,何况我爷爷奶奶和隔壁的叔叔家那时都是开小卖部的,嘴巴几乎一刻没让停。每天的小日子除了吃,就是和小伙伴山里田里到处游荡....生活方式就是一个典型小二流子状态.836倾诉文学

可到了镇里就不一样了.两点一线,家里家门口,家里家门口,最远也就到隔壁 .要吃零食也只能向妈妈要5分,一毛的,可吃完了也就结了,而且妈妈也不是每次都给.一对比老老家的日子,百无聊赖不说.最主要是嘴巴也淡出鸟来了.虽已到了镇上,还是望穿秋水一有机会就赶集似的回有爷爷奶奶的老老家 。836倾诉文学

那个年代,特别是农村还保有现在已逐渐没落的很多生活习俗。还留在记忆里的美好片段都是由这些节日节气镜头编联的。836倾诉文学

中国情人节就是个最美好的日子了--七夕。现在也许可能也真的只有所谓情人在过了吧.可在那时,在物质相对匮乏的年代,对与馋猫似的小破孩来说,真是一件可期盼的大事了。那时的七夕节应该是女儿节.临近这个日子,老妈妈们就要给已出嫁的女儿家里送各式各样的零嘴,一担一担,一萝筐一箩筐的....女儿们接收到后,除了自家留点,大多的必定分成一小份一小份再分享给就近和要好的邻里朋友。样式越多,代表娘家越富足,但就算不多,也是妈妈对女儿的一份心意啦。这个日子的小仪式在我整个孩童期,是在有点羡慕人家的小心思中度过的。我没有外婆.我家外婆在我妈妈未成年时就已经过世了。妈妈常说宁要讨饭娘,不要当官爹 。我外公还在,但自然妈妈也是没有这个待遇的。小遗憾是有的,但这个日子我还是非常非常的期盼的,因为大多数人还是都有外婆的啊,且我还有非常非常疼爱我的爷爷奶奶啦。七夕相间,邻里亲朋接连不断一拨又一拨流水席似的一小份一小份的零嘴送到我爷爷奶奶家来,第一受益人当然是我们这些馋嘴猫了。。。836倾诉文学

到了粽子节-包粽子当然是头等大事了。家家户户先忙着准备把干的粽叶泡发,再一枚一枚的清洗干净.后续的流程就是糯米浸泡、各式各样的馅准备起来:豆子,红枣..、花生等等.后续一般会约定一个时间点聚集在一家,一群姑姑婶婶帮忙完成包的流程了.三个女人一台戏,何况是一群女人,叽叽喳喳..八卦开坛..好不热闹。帮忙是互相的,别家开包了,也群拥约去。我们小孩子在旁有时等不及第一笼粽子蒸熟,包的时候趁大人稍不留神就把馅都偷吃了.. .当然我们小孩子最期待还是讨蛋这个过程了。说实话我是不爱吃蛋的,但我还是期望我的蛋袋装的满满的。我的蛋袋一般是奶奶和二姑姑帮忙打的,网状的,用红色的线,好像用手指串来串去一两下就打好了,哎!可真心灵手巧啊.到了正日子,小哥哥姐姐弟弟妹妹们每人脖子上至少挂着这样一个蛋袋,群拥走亲戚去,向每户-大人讨喜蛋.在我们农村,亲朋好友都住的挺近的,同族同宗啥的都聚集在一起,500年,不,50年前全村应该都是一家吧。装满了后,先比蛋的数量再比蛋的个头,小朋友也是有攀比心里的.更小的时候我其实是分不清蛋还有分鸭蛋,鹅蛋,鸡蛋啥,感觉都是一个品种,就是都是蛋。所有的蛋都是用红色燃料染过的,染的深色点就是正红色,浅点就是玫红色了,那时就感觉好看、缤纷、红红火火。避不避邪啥的,或对与节日的意义是长大后知道的事了.836倾诉文学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但哀思是留给大人的,对于孩童的我们来说,清明节就是个郊游踏青的好日子了.这个节气是在春天。万物复苏,野外一切生机盎然。那时的农村还没有公墓,老百姓先人逝去还是照随古老的土葬,安息在自有的土地里.我们小孩除了跟着自家大人扫墓外,

0 我要投稿
散文投稿 - 诗歌投稿(倾诉文学期待您的每一篇作品)[ 投稿指南 ]
网友点评 登录后发表评论,别人可从你的头像进入你的空间,让更多网友认识您!
查看所有评论
猜你喜欢

深度阅读

?在线投稿
?在线分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