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社会再生产

时间: 2024-04-13    阅读: 0 次    来源:倾诉文学
作者: 倾诉文学
在马克思经济学中,社会再生产理论是和价值论以及剩余价值论具有同等重要地位。因为社会生产能否实现循环生产,关系到企业中的产品能否卖出去,并实现价值的大问题。在资本主义社会,由于生产过剩的矛盾无法克服,必然导致经济危机。而当经济危机到来时,社会生产就会陷入停滞和衰退,工人就会大批失业、贫困加剧和无家可归,最终导致社会大动荡和资本主义灭亡。所以说,经济危机理论是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人类探讨社会再生产,要滥觞于西方古典经济学。18世纪中期,法国重农学派的最重要代表弗朗索瓦-魁奈,在他的名著《经济表》中,首次研究了农业投资与产品分配问题,但是,这个学说没有研究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然而,当历史过去整整一百多年后,这个任务才光荣地落到了英国的古典经济学家托马斯-马尔萨斯和法国的古典经济学家德-西斯蒙第两个人的肩上。就在这个时期,英法两国已经完成了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而其他国家如德国和美国的资产阶级也在积极准备革命。工业革命带给资产阶级世界前所未有的大量财富,但同时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经济危机。时代需要迫使科学家去思考和解决现实问题,于是,社会再生产理论就这样诞生了。为什么社会生产会过剩?马尔萨斯说:那是因为企业的利润无法实现交换和价值。表现为商品的利润在仓库里堆积如山,而资本家只能消费其中极少的部分,对于大部分的利润商品则不能售卖出去,所以,生产总是要表现过剩。这是马尔萨斯的观点,但是,西斯蒙第却走得更远,他认为,导致生产过剩的最大原因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资本家对剩余价值贪得无厌的追求,一方面不断扩大生产规模,一方面不断采用先进技术(如机器)进行生产。而且尽量压低工人的工资。一方面表现为资本家的社会财富快速增加,另一方面工人则表现为极端贫困。于是最终导致社会有效需求不足。这样的理论实在太精妙了,因为它准确地勾勒出了资本主义商品生产的现实图景。那么,企业的利润怎样才能实现价值呢?对这个问题的研究者是与以上两位皇家科学院士同时代之人,他就是法国的德斯杜特-德-特拉西伯爵。在特拉西看来,要把企业的利润商品卖出去,必须要有“有闲阶级”介入物质部门的购买活动。通过地主、金融家乃至官吏的购买活动,才能实现物质生产部门的利润价值。原来,支持这个理论的人还有马尔萨斯等人。这种理论看似正确,但却遭到了马克思的无情批判。马克思认为,企业表现为过剩产品的利润,是无法通过服务生产者的购买实现的。因为,服务生产者的收入来源正是物质部门(企业)上缴的税收。它是无偿占有企业的一部分利润。因此,第三产业生产者的消费活动只会亏损企业的利润,决不能使企业的利润商品变成价值或增加。应当指出,马克思的批判是正确的,即使再“锐智”的伪科学在马克思的鹅毛笔下也会原形毕露。就这样,人类在社会再生产领域的研究陷入了低潮,科学革命的“冷冻期”长达一百五十多年。在这一百多年里,再没有人能在“生产过剩”这个理论田野里有所收获,没有人能为利润实现问题交出更为合格的答卷。直到21世纪,当《价值运动学》产生之后,人类在这个领域的科学春天才真正到来。这场理论革命是如何完成的呢?具体说,因为劳动者阶级用自己微薄的工资只能购回极少数生活物资,而全社会大部分剩余产品,以利润商品的形式存放在仓库里。那么,它们靠谁去购买才能转化为货币呢?要回答这个难题,除了要用到马克思的生产性劳动概念外,还必须用到新的经济分析方法,这就是劳动运动法等。现在可以把这个答卷公布如下:物质生产部门的利润只能依靠服务生产者来实现!但是,服务生产者的劳动在目前科学条件下还属于非生产性质,因此,官员、教师、律师、军人和演员等服务劳动者虽然向社会提供了服务商品,但是,他们的商品没有价值。正因此,服务生产者从国家税收所得的劳动报酬,不是通过等价交换得来的,它属于无偿地侵占物质部门的利益。如何解除这种交换危机?政府必须印刷空头支票,用空头支票把服务生产者的服务商品购买下来,从此,服务劳动者不再征收物质部门的税收做工资报酬了,他们成了“自食其力”者。戏法变完了,通过服务生产者的购买活动,企业的剩余利润得到了价值补偿,整个社会生产不再出现产品过剩,经济危机的怪圈从此打破了,世界的天空从此明朗了,人民安居乐业。
0 我要投稿
散文投稿 - 诗歌投稿(倾诉文学期待您的每一篇作品)[ 投稿指南 ]
网友点评 登录后发表评论,别人可从你的头像进入你的空间,让更多网友认识您!
查看所有评论
猜你喜欢

深度阅读

?在线投稿
?在线分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