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的教诲

时间: 2024-04-13    阅读: 0 次    来源:倾诉文学
作者: 倾诉文学
夜,静静的。濡湿的细雨,把我揉进了夜的梦境。你来了,你从老家来了。还是穿着那件青灰色的中式布挂,还是满头稀疏的银发,身体还是那么干瘪,精神似乎很好,一直朝我微笑。父亲,你已谢世20多年了,今夜你想儿子了吗?20多年前,你从老家到我这里来。从老家到杭州虽只有160多公里,可那时没有高铁动车,你从来都是坐那种每站必停的慢车,要坐6个小时。那年也是这个时节你来了,本打算利用中秋放假陪你去上海看看,上海的亲家也邀请你去住几天。可是,还没有等到中秋节,你就生病了。虽经医治好了些,但人没力气,你执意要尽快回老家去。“在这里我会拖累你们的,回去有你妈会照顾我的。”你从来不为自己考虑,一直都为子女操心。临走前那天晚上,你坐在沙发上将小孙子抱在怀里舍不得放开。你一遍又一遍地告诫我:“一定要记住,人不能做违法的事,要不,谁也救不了你。”这是你每次见面都要给我念的紧箍咒,正是这样的咒语使我几十年安安稳稳。“事总有顺和不顺”,你微笑着对我说,“顺呢,不要忘记帮助过你的人;不顺呢,也应平常心,只要心正,总会有机会的”。我知道你说的‘事’就是我的工作和事业。“对人做事,都要‘侯’住点”。这是只有我们爷俩才能听懂的家乡话,这个‘侯’字是家乡人口口相传的用语。我知道你的意思是叫我不要锋芒毕露,对人要温和。“以前我们那里的张先生多次跟我说”,其实那天你已经很疲倦了,可你还是强打起精神说:“富贵富贵,富容易,贵难”。你说出这句话,使我愣了一下。我知道,在那个朝代更替的混乱年代,你只上了九天私塾,可你那天讲了一句十分有哲理的话。这一夜,你疲惫了,睡得很香。这一夜,我一直难以入睡。你跟我说的那些话,是你几十年人生的至理名言,有些是你用成功与失败换来的。你生于清朝末年,一生只上过九天私塾,由于家里房子被“龙风”刮倒,你从此就没再上学。你说得那个张先生,我记得是住在老家同一条街上的。他是很早以前的私塾先生,年龄比你还要大些。我现在还记得,张先生脸长,戴一副旧式眼镜;身长,穿一件黑灰色长布衫;走路时右手提起长布衫;说话时,未说先微笑,露出两颗微黃色的门牙。张先生是否教过你九天私塾,你没有告诉过我。你一生经历了战乱,拖儿带女的逃难。为了一家子人,你不知吃了多少苦。你是家乡那一带有名的酿酒师傅。为了生计,你和母亲一起利用住房开了一间小小的酒店,专卖自己酿造的糯米黄酒。据你说,张先生也好喝一口,当年是否像孔乙已一样拿铜板到你那里沽酒,我们不得而知,当然你更不知道孔乙己是淮。你和张先生似乎有些投缘,张先生也喜欢跟你交谈,在张先生的那些“之乎者也”中,你也许领悟了一些孔孟的道理。你聪明,你善良,你勤劳,但因不识字吃了不少苦。战乱结束了,新的国家诞生了,你听从当年那个山东南下解放军王主任的劝导,将哥哥姐姐送进学堂。从此开启了一代又一代崭新的命运。那一夜,我想得很多很多。你对我说的“富容易,贵难”五个字,像小鹿一样,一遍一遍地撞击我的脑海。那天,你执意要一个人回老家去,怎么也不让我送。后耒,你还是听从杭州的大姐的劝,由当年20岁的外甥送你回去。到了火车站,站在高高的天桥边,你的双腿在颤抖。我背起你就往天桥走。到了天桥顶上,你要下来自己走,你是怕我累了。我不作声,一直将你送到火车上。你刚坐下,就催我快回去,“勿误了公家的事”。我知道,这公家的事在你看来是最要紧的。火车开了,我的眼睛湿润了。你从我这里回去后,身体时好时坏,医院里进进出出,但终究扺不住年老体衰,就像一盏油灯熬尽了油,在那个严冬,永远地离开了我们。在你生命的弥留之际,你还伸出手朝外指指,吃力地说,“勿要误了公家的事”,要我早点回去。这是你最后的嘱咐,我的泪水夺眶而岀。我睁开眼睛,抹去了梦中的泪水。20多年前的往事我还记忆犹新。我一直记住父亲的教诲,没有贻误公家的事。父亲教导的那句“富容易,贵难”的话,今天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富贵不仅是财富,地位,更重要的要贵在品格,贵在气质,贵在知足。今天,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物质丰富,更要“富而有礼”,富而有德,富而有节。“富容易,贵难”的理念,不正是我们现在所不可或缺的吗?窗外的雨停了,风息了,朗月星空。夜静静的,多么美好。
0 我要投稿
散文投稿 - 诗歌投稿(倾诉文学期待您的每一篇作品)[ 投稿指南 ]
网友点评 登录后发表评论,别人可从你的头像进入你的空间,让更多网友认识您!
查看所有评论
猜你喜欢

深度阅读

?在线投稿
?在线分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