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情外滩

时间: 2024-04-13    阅读: 0 次    来源:倾诉文学
作者: 倾诉文学
在世界建筑史上有“万国建筑博览会”著称地位的上海外滩,一向被人们视为上海最漂亮的脸庞、最珍贵的名片。可以说,最能表现上海城市地理特征的,非外滩莫属。难怪,许许多多来上海旅游观光的人,对上海产生的标志性印象,都是从外滩开始的。因此也就有了“到了上海,不到外滩,枉来大上海”的那句流行语。浦江秀美,水清岸绿。踏上宽敞、漂亮的外滩滨江大道,走上人性化的观景平台,眺望着波光粼粼的黄浦江水和两岸流光溢彩、交相辉映的亮丽风景,享受着江风微拂,我感受到了舒适与温馨,令我对外滩的情感也油然而生、浮想联翩。外滩曾令我向往。童年时代,家住崇明岛,经常听大人们讲上海外滩的故事,令我十分向往。然而,崇明与上海市区隔江相望,苦于交通不便和市区没有亲戚,再加上当时家境贫困,来一次上海市区,坐船、乘车、住旅店,要花不少钱,在当时可算得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这对于一个农家的孩子来说连想都不敢想。因此,那时对外滩的印象只是留在大人们故事里。外滩曾令我遗憾。记得在13岁那年,跟随大人们第一次来上海市区,也是平生第一次出海岛,真是兴奋不已。然而,那天下午从崇明堡镇码头坐船到达十六铺码头时已天黑了,船路过外滩时,朦朦胧胧,什么都没看清。而在第二天一早,为了赶路,怕耽误乘船,天还没有亮,便匆匆从当时的南市区乘车去吴淞码头,那次来回路过外滩,连一点印象都没有,留下了深深的遗憾。外滩曾令我羡慕。终于,我有了机会看外滩。在18岁那年,生产队派我到上海市区购买建材的机会,抽空逛了一回外滩,停留了大约一小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时候的外滩滨江道很短,从外白渡桥的黄浦公园至延安东路,来回一次只需花十几分钟。外滩的围栏是用混凝土围起来的防汛墙。站在外滩,向东望去,对面的浦东,似如乡村一般,平平坦坦,一片低矮的棚户;而向西一眼望去,上海大厦、和平饭店、海关大楼、市府大楼等一幢幢充满异国风情的经典建筑巍然矗立,一路相随,十分气派,雄伟壮观,着实羡慕不已。1969年参军后,每次坐船途经上海,总要抽出一些时间看外滩。屈指数来,23年的军旅生涯中10多次回上海探亲,每次都要到外滩看一看,使我深深地感受到外滩充满了生机勃勃的美。每次回部队后,也总要在官兵面前炫耀一番。外滩曾令我自豪。1979年初的一天,我时任某扫雷舰副政委,执行护航任务来到上海。当战舰途经外滩时,便情不自禁地当起了业余导游,津津有味地把外滩的历史和外滩的建筑景观一一介绍给战友们,心情格外激动和无比自豪,当时的情景,至今依然历历在目,记忆犹新,难以忘怀。外滩更令我倾情。1993年我从部队转业后,分配在上海市房管局工作,那时的办公楼在延安东路2号的外滩,办公室面对外滩滨江大道,经常利用上下班或中午休息时去逛外滩。遇到朋友和战友来看我,便领着他们一起游外滩。以后局机关经过几次机构改革调整,换过几处办公地点,但都在外滩周围不远,前年连我的住宅也经过置换搬到了北外滩,而且如今北外滩已同外滩连为一体,我和爱人时常利用晚饭后散步到外滩。于是,我与外滩结下了不解之缘。近20年来,外滩发生着令人欣喜的变化,我是看着外滩几经改造,不断地向北外滩和南外滩延伸,现在的外滩已是原来外滩的好几倍,而且还在继续延伸、扩大;同时,也看着对岸与其遥相呼应的浦东,由曾经阡陌纵横、乡间田野,变身为华厦通衢、风姿绰约、华美尽现:东方明珠、金茂大厦、环球金融中心、上海中心大厦等一座座鳞次栉比的摩天大楼建筑拔地而起,极富时代气息,这里是新上海高速发展的缩影。如今,外滩面貌焕然一新,融绿于景,增植树木添灵气;清水平台,通透栏杆更亲水;时尚经典,靓丽新姿添活力。外滩变“长”了,变“宽”了,变“靓”了,变得更加绚丽多姿,风光无限,浦江两岸一片蒸蒸日上、欣欣向荣的美景尽收眼底。外滩带着历史文化韵味的痕迹一路走来,宛如一曲历史与现代的交响乐章,令人赏心悦目。外滩的变迁贯穿了我对老上海的记忆。外滩不管变成什么样子,这里一直是我记忆深处最熟悉、最亲切的地方,外滩的情缘永远停留在我的生命之中。
0 我要投稿
散文投稿 - 诗歌投稿(倾诉文学期待您的每一篇作品)[ 投稿指南 ]
网友点评 登录后发表评论,别人可从你的头像进入你的空间,让更多网友认识您!
查看所有评论
猜你喜欢

深度阅读

?在线投稿
?在线分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