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雪淋漓湖散文

时间: 2024-04-07    阅读: 0 次    来源:倾诉文学
作者: 倾诉文学

真的是天公作美。
想去淋漓湖看雪景。清晨还爽朗的天,感觉有点暖洋洋的,咋看也不像天气预报说有雪的样子。正嫌老天爷也跟人学得不讲诚信了,天就开始飘起了雪花。
到达岭西的时候,地上已经白了。站在公路上,看对面的房屋层层叠叠,白雪皑皑,往日的红瓦房变成了一面白镜子,也算得上是另一种风致了。
雪花,慢慢的飘着,不大不小,恰到好处。若是下得太大,大雪眯眼,山间小路就很难通行,如果太小,则略显小气,也就尽失浪漫之态了。
地上,不算湿,也不算滑,因为雪花突然而至,地面并不泥泞,正适合雪中漫步。没想到,今天的雪,竟是如此善解人意。
经过村中老井,井口冒着热气。这是冬暖夏凉的井水。村中老妇珍惜热水,总是来到井口,打上一筲井水,用温暖的井水浣洗衣衫。
井旁的小路,曲折弯弯,一头连着村子,一头伸向麦田。小苗从雪层里探出头来,看着沿小路行进的驴们。或许它们也奇怪,下雪天不呆在家里,跑到山里干什么?
驴子就在峡谷的小路上穿行。峡谷是淋漓沟。冬天,淋漓沟的水,藏在了沟底。沟底的石块掩盖着水,水结成了冰,冰面是皑皑的白雪,冰下是潺潺的水声。循着水声,驴群跟着往前走,终点就是淋漓湖。
回头望望,远山一片迷蒙,树丛也一片迷蒙。山像皴染的朦胧,树是细笔的勾勒。山和树,构成了一幅浸淫着悠悠古意的宋元山水画。
沟底的平柳树,树干上落满一层薄雪,上侧雪白,下面深褐色,成了拍摄的好题材。山腰的灌木丛,树叶干枯,却不落,远望仿佛蝴蝶飞落树枝。小叶像是板栗,大的是簸箩叶。我就想起过年的时候,娘蒸年糕,总是将簸箩叶当作笼布,垫在年糕底下,既清香又实用。如今,雪花落在枯叶上,又像是白色的棉蕾在绽放。
山垭两旁的山石,突兀着,层摞着,上面一层薄薄的雪,银光闪闪。盘踞谷底的巨大磐石,则成了驴友嬉戏的场所,站在上面抛雪球,打雪仗,玩得不亦乐乎。
峡谷里,片片芦苇,虽然枯萎,秸秆却变成了淡红色,配着白色的芦花,雪花被覆其上,更加晶莹玉立。
沿着沟底不断前行,水声越来越小,峡谷越来越开阔,最后陡然开朗。前面,白色的湖面展现在眼前。这就是淋漓湖了。
从静静的湖面望开去,远处两山耸峙,让湖面变得狭窄,山与湖交相辉映,犹如三峡夔门的风光。
驴群急不可耐地冲到湖面上。湖面上覆盖着一层白雪,雪下是厚厚的冰层。驴子纷纷滑倒。这毫不妨碍大家的热情。一场雪战打响了。两个美丽的小姑娘成了引爆快乐的小精灵。拘谨的大人,也放开了手脚,双手攥紧雪球,扔向远处的同伴。击中了,雪球绽开,炸出笑语一片。我想,这或许就是人们喜欢户外、放松心灵的原因吧。
我拨开雪层,只见冰面透明,里面的树叶和黄沙清晰可见,深处的小鱼依然慢悠悠的摇头摆尾。让人不禁感叹,这是怎样的一幅水下美画面!
驴群的到来,并未打破淋漓湖的宁静。湖面静静地躺着,与白雪轻轻私语。湖中的小山,被雪映得雾蒙蒙一片,山顶小亭若隐若现,神秘又安祥。
浅水哗哗,深流默默。如果说,春天的淋漓湖春水荡漾,夏天的湖热情奔放,秋天的湖含情脉脉,那冬天的淋漓湖就是一位安静的女神了。
有这位女神陪伴着,不觉就到了中午。美景总是与美食相伴。这里就有著名的博山“四四席”。
当地有俗语:要想吃好饭,围着博山转。博山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鲁菜就是在博山菜的基础上形成的。而“四四席”正是博山菜的精华所在。
“四四席”既指上菜的程序,又有独特的菜品。从程序来说,就是四个菜作为一组上。从菜品看,有四水果、四点心,四凉菜、四热菜,四大件、四行件等。
这其中,当然少不了博山菜的传统代表——豆腐箱、酥鱼锅、炸春卷等。
豆腐箱是博山独有的菜肴。先把切成方块的豆腐油炸,抠空做成箱子形状,再将调好的馅子填进去,然后浇上勾好的芡上席。如此精细制作,当然好吃,加上开箱献宝的寓意,深受食客喜爱。9HT倾诉文学

0 我要投稿
散文投稿 - 诗歌投稿(倾诉文学期待您的每一篇作品)[ 投稿指南 ]
网友点评 登录后发表评论,别人可从你的头像进入你的空间,让更多网友认识您!
查看所有评论
猜你喜欢

深度阅读

?在线投稿
?在线分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