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可以跟你不一样散文

时间: 2024-04-07    阅读: 0 次    来源:倾诉文学
作者: 倾诉文学

读完《瓦尔登湖》那一刻,我长长吁了口气,似是承诺终得兑现,心头顿轻。是的,几年前,我把这本书放在床头,以备随手翻阅,却始终没有翻完第一章,后遗憾之余束之高阁。
2018年3月,《瓦尔登湖》“重见天日”!这是读书会三月的书目,我必须完成任务,退一步,从头到尾把书里认识的字读完。毋庸置疑,《瓦尔登湖》开头不好读,至少对我如此。没有故事,没有情节,没有放不下的欲罢不能;而有的则是分神和瞌睡。然而,正如“竹子定律”,熬过了那漫长的三厘米,之后便飞速生长。这是个蹩脚的比喻,却至少说明,慢慢地一点一点地读进去,你就会发现《瓦尔登湖》的美妙!而前几年,我之所以看不完,原因大抵是没熬过那“三厘米”。
读书会一角
一、梭罗言
梭罗倡导朴素、真实、清醒、自然的生活方式,他以《瓦尔登湖》现身说法:每个人都能够清醒地活着,追随自己内心真实的感受和想法,做一个与众不同、独立自主的人
梭罗说:让我们该起床时就起床,该休息时就安心休息,保持安宁而没有烦扰的心态;身边的人要来就让他来,要去就让他去,让钟声回荡,让孩子哭喊——下定决心好好地过每一天。
梭罗说:幸福的人应该永远生活在此刻,好好利用每件落到我们身上的琐事,就像青草坦然接受每颗落在它身上的最细小的露珠那样,别把时间用于挽回从前失去的机会,并美其名曰承担责任。明明春天已经来临,我们却还在冬天里流连。
梭罗说:最美好、最温柔、最纯洁、最鼓舞人心的相处,很可能是人和自然的相处,哪怕对可怜的厌世者和最忧郁的人来说,情况也是如此。
…………
读书会一角
二、另一种活法
虽不能至,心向往之。这是在读书过程中头脑里不断冒出来的字。
在《瓦尔登湖》中,梭罗写到了豆田、镇区、湖泊、农场、动物、春天、湖……大自然的草木鸟兽在梭罗的笔下展现出了无尽的魅力。建木屋,砍柴种豆,写文章、读书思考,迎日出、别夕阳,看湖底鱼嬉、观蚂蚁大战;箪食瓢饮,乐在其中。
一百七十三年前,当大工业蒸蒸日上、资本社会欣欣向荣之际,一个二十八岁的年轻人离开繁闹的市区,搬到了人迹罕至的瓦尔登湖畔独自生活。他说:我愿意独自走我的路,或者可以的话,和宇宙的建设者结伴同行,也不愿混在盛装打扮的人群中招摇过市;我不愿生活在这躁动不安的、神经兮兮的、热闹喧嚣的、鸡零狗碎的十九世纪,我宁可站着或坐着思考,任由他悄然流逝。
遥想陶潜当年,不为斗米折腰,归去来兮,“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在“饥来驱我去,不知竟何之”的窘迫里依然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雅趣。这是一种活法。
终南隐士,荒田茅屋,居行至简。抹去“捷径”,剩下的将是终南山的沧桑、包容、大气与智慧。姜太公八十而出,卢藏用做官随驾;出世踽行善其身,入世豪气济天下。这亦是一种活法。
是的,人生可以有不同的活法。
小儿读书
三、教育的启迪:勇气与宽容
读完了书,我划出我认为经典的所有句子,它们碰触到了我心底最柔软最私密的生命期待。读《瓦尔登湖》,有时的感觉一如雾霾天里呼吸了点清新之气,虽解决不了根本问题,但见识过便是一桩幸事。
二十一世纪第二个十年,这是个焦虑的时代,我身处其中。《瓦尔登湖》告诉我们,可以保留自己的想法、可以有不同的活法,不随波逐流、不人云亦云。我想,这是一本给予成年人思考的书。
分享会上,白滔滔老师说了一句话:家长需要勇气让我们的孩子可以不一样,对我们不一样的孩子给予宽容(大意如此)。电光火石,我突然醒悟,这也是一本关于教育的书啊!我们的孩子也可以不随主流,可以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生活方式……而父母要做的是:保护孩子的不一样!
我有一个准青春期的儿子,十三岁,话多调皮、叛逆固执、毛毛躁躁,有时候我左看右看咋看他都不顺眼,为此冲突多次。昨日,看了六六的一篇文章,有这么一行话:我把儿子当成年男人那样期望,希望他完美无缺,并为他尚未发育完全的智商情商而生气。ROk倾诉文学

0 我要投稿
散文投稿 - 诗歌投稿(倾诉文学期待您的每一篇作品)[ 投稿指南 ]
网友点评 登录后发表评论,别人可从你的头像进入你的空间,让更多网友认识您!
查看所有评论
猜你喜欢

深度阅读

?在线投稿
?在线分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