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德孝文化园里做生意

时间: 2024-04-13    阅读: 0 次    来源:倾诉文学
作者: 倾诉文学
我在德孝文化园里做生意    栗脚冲德孝文化园是中国德文化之乡东安县最基层的文化园。文化园包括栗脚冲王家祠堂、健身场、枫树林、明清古建筑群、敬老院、垂钓潭、文化墙、王家古井等休闲度假设施。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有幸到这里承包德先山庄从事餐饮服务,灵魂受到了洗礼,心里特别的舒畅。实实在在感觉到了德孝并不是遥不可及,德孝就在身边。    栗脚冲德孝文化园是成功人士王某带头投资建设的群众性文化、娱乐、休闲场所。他早年在外打拼,从装饰装潢到房地产到乡村旅游,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人脉和资金,而且是一位孝顺之人,具备了建设德孝文化园的潜质。妻子是一位大气的女人,为了家庭,为了支持丈夫尽孝,建设家乡,回报桑梓,辞去了工作,当全职太太,并打算卖掉在大城市里的房子,为丈夫回乡创业建园,默默奉献。    我到这里承包餐饮服务得到了他们夫妻俩和当地老百姓的大力支持。老百姓家里的婚丧嫁娶,各种聚会都在文化园里进行。这里环境优雅,民风淳朴,自然和社会生态都非常好。    古枫树、古民居是这里看得见的德孝载体。得先山庄前面有30多株挂牌的古枫树,春末夏初绿叶遮天蔽日,使这里成了绿的天下、凉的世界。明清古建筑、古石板路,虽然损毁严重,但依然还可以扪及历史的脉搏,那座王校长建造的两进的潜庐,依然青砖黑瓦、翘角飞檐,静卧在山脚下。山上流下来的泉水形成的古井,多处分水,洗菜、剖肉各行其道。它们吸引了不少烧香拜佛、独步竞走、休闲度假之人途径此地,前来这里休憩。    爱书读书、孝亲敬老、民风淳朴是这里源远流长的德孝血脉。据王氏族谱记载,民国时期这里十室九户都是读书人,在学校任校长的有七八人,其中有一位校长在抗日战争时期将学生带到家乡,倾其所有,供给起居饮食,并授课达3个月之久。琼瑶在《我的一家》中写到的那位老县长可能就是这位老校长(因为在东安县长、校长读音相近)。这位老校长曾在琼瑶一家投水自尽未果之时,将她的一家接到家中,换上干衣裤,留住家中,希望她的一家留在东安任教,教育因抗战失散的儿童。近代这里依然读书人多,人才辈出,有的成为湘军中的骨干,有的成了农民领袖朱洪音的得力干将。据不完全统计,现在这一个组在外担任团以上干部的有8人。    村民对我的期待很高,希望我融入他们之中。他们告诫我:在这里做生意不能让饲料鸡进入村里。他们说,招待客人的鸡必须是土鸡,买不到时村民们帮着买,实在不行,愿意将自己家里待客用鸡奉献出来。我买鱼,他们帮我联系到湘江渔民家里去买;我要野菜,他们帮我到后山上去采,纯天然食品,纯天然人情。食品无污染,人情无功利。我自然不敢以次充好,赚黑钱。    几十年来,这从来没有发生过偷盗现象,甲家饲养的鸡鸭到了乙家,乙家绝不会据为己有,一定会原封未动送回甲家。开始来的时候,他们告诉我这里道不拾遗、夜不闭户,我不太相信,购回来的东西保管得严严实实,后来有一次车子回来迟了,将大米放在杂物间,没有门没上锁,结果十天半个月没有人带走一粒,秋毫未损。    我在德孝文化园里做生意,从鲍鱼之肆进入芝兰之室,我很欣慰。我一定要做到赚辛苦钱,赚良心钱。
0 我要投稿
散文投稿 - 诗歌投稿(倾诉文学期待您的每一篇作品)[ 投稿指南 ]
网友点评 登录后发表评论,别人可从你的头像进入你的空间,让更多网友认识您!
查看所有评论
猜你喜欢

深度阅读

?在线投稿
?在线分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