挺立在校园里的35尊雷锋雕像

时间: 2024-04-13    阅读: 0 次    来源:倾诉文学
作者: 倾诉文学
挺立在校园里的35尊雷锋雕像    日前,钟挺华老人拿了一份资料给我,那是一份由东安县志愿者促进会编印的手抄小报,16开、两色套印。其中,2016年9月9日的一期是35尊雷锋雕像分布图。一幅东安县地图,从南到北分布着35幅雷锋不同时期的雕像。除了一尊雕像挺立在林业局机关外,其他34尊雕像全部挺在中小学校。    看着这期小报,我陷入了沉思    雷锋,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名字。那时候,毛泽东主席向雷锋同志学习等领袖人物的题词和号召,《雷锋日记》出版发行,《学习雷锋好榜样》歌曲的普及,让中华大地到处涌动着浓郁的向雷锋同志学习的氛围。走到哪里,哪里就有扶老携幼、助人为乐的身影;走到哪里,哪里就有拾物不昧、主动让座精神在焕发异彩;走到哪里,哪里就有学习雷锋好榜样歌曲,在大街小巷里传唱。雷锋在那一代人的幼小心灵里留下了非常美好的印象、打上了非常美好道德的烙印。    曾几何时,雷锋成了没户口的人,三月里来四月走,雷锋没户口。雷锋慢慢地淡出了人们的记忆,而且老人不敢扶了,好事不敢做了,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一切向钱看,学雷锋在一些人眼里成了不识时务的代名词。老不敢扶,幼不敢携,爱岗敬业是这根虫钻这跟木被人嘲笑,救灾捐献、助残捐献,基本上是靠摊派来完成。沙特他人就是地狱的存在主义,大行其道。    但是,有一个人是另类,他没有随波逐流,没有被铜臭熏染自己的灵魂,一如既往地学雷锋、做好事,倡导雷锋精神。他用自己微薄的工资,让35尊雷锋雕塑挺立在东安的校园里,让雷锋精神继续发扬光大。他就是钟挺华老人。    钟老1926年出生于印度尼西亚,1934年回国,参加过广东、江西、福建三省边区游击队,1958年来到东安县工作,是县第一届归侨侨眷联合会副主席,1986年从东安县委宣传部离休。    离休后,他一直致力于传承雷锋精神,投身公益事业。他与雷锋有着挥之不去的情结,不仅大量收集雷锋先进事迹资料,而且身体力行践行雷锋精神。他生活十分简朴,但在爱心助学上慷慨大方。他用多年来省吃俭用积攒下来的积蓄,先后创立了3个助学基金会,用来资助家境困难学生,并对表现优秀的学生进行奖励。30年来,这位耄耋老人不断书写爱的传奇,共资助贫困师生700余人次,累计资助近30万元。2010年,他联合8位社会爱心人士倡议成立东安县志愿者服务促进会。在钟老的带动和感染下,东安县的雷锋越来越多。    过去我也和很多人一样,对钟老的举动不以为然。他找我,我只是敷衍应付,也没有为他写过只言片语,就是编写《厚德东安》和《徳在东安》这些书籍也没有引起足够重视。东安成为首个中国德文化之乡后,我看到这期手抄小报,面对35尊雷锋雕像,那位个子不高、头发花白、讲话有些洋里瓮气、经常在办公大楼出入的老人,突然变得高大起来。    钟老将35尊雷锋雕塑挺立在中小学校,将雷锋精神种植到成千上万的学生心灵里,他把自己挺成了雷锋,他把雷锋精神挺成了中国德文化之乡的种子,在东安大地上生了根、发了芽、开了花、结了果。钟老成了首个中国德文化之乡的活佛。
0 我要投稿
散文投稿 - 诗歌投稿(倾诉文学期待您的每一篇作品)[ 投稿指南 ]
网友点评 登录后发表评论,别人可从你的头像进入你的空间,让更多网友认识您!
查看所有评论
猜你喜欢

深度阅读

?在线投稿
?在线分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