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辉(文军) 京味儿散文】联”通四邻 ——过节贴对联

时间: 2024-04-13    阅读: 0 次    来源:倾诉文学
作者: 倾诉文学
驱邪桃符显神灵,吉祥和睦对联通。魏柳隶篆沧桑尽,纸砚笔墨透苍穹。每到大年歇的,家家户户只要能挑起吃喝的,除了屋门口悬挂两个大红灯笼,屋门框、院门两侧怎么着也得贴副喜兴儿的对子。按现在说法儿,造造节日氛围。看着就像有了过年的模样,互相间串门、邻里间走动、闲时间唠嗑,也好有个说辞的缘由。您要是总没动静儿,不见挂灯结彩,不见红对联,谁也不敢上您家去。哪家孩子不懂事,没准儿回来就得挨呲瞪。“你怎么不长眼瞅瞅,人家里头有没有什么事故?兴许逢年歇了,人家不说。”写对联的营生,应该有存在几千年的理由。你想啊,还是叫“桃符”的年代,桃木刻成两个神灵守在门槛儿:说是驱巫辟邪、福到吉祥。后来有个叫孟昶的闲人,觉着不解气提起笔练手。于是“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成了第一个有据可查的春联。于是,到了年节“新桃换旧符”,必须的。再随后,成了装扮门面、表达心境、直抒胸怀的必要程序。那些个失意落魄的文人骚客,那些个咬文嚼字的识字先生,那些个武文动墨的遗老遗少,平日里闲来无事,凑一块堆儿长吁短叹:生不逢时,运气不佳。到了临春节关口啦,个顶个的来了精神儿,眉飞色舞——有了“英雄用武之地”啦!问你梦想什么?问你祈求什么?问你来年的打算?您要是说“随您”,那好。做小买卖的:财满四海、物流三江,讲究仁和财顺。做小学问的:智谋通孙膑、仁义晓孔融,企盼家里的小祖宗儿无论如何超过老祖宗。平常人家到春节贴联子,一有避邪的意思;二有家福报平安的意愿;三也算是对来年的祈祷吧!写对联的心里明镜似的,你开不开口,就知你有没有。言谈话语间知道家里要有大婚的,什么吉星照、福临门、一帆风顺步步高,写到你心里去。云里雾里间明白后代又要添丁了,什么续香火、跳龙门、一屋吉祥年年新,看的你一个字一个字兹当是儿孙满堂了!福禄寿喜、百业平安、万事顺畅、气顺家和,是老年间写对联的大致趋势,百姓们都认可。写对子是个乐子,运动运动脑神经。姥爷回绝着四邻递上的银两,实打实地解释不收礼的缘由。一来二去,院里人也习惯了。只要近年歇了,甭言语声儿,一副可心儿的对子就成了!您要有些学问,细细琢磨,脸上一准儿笑的恰似半开的玫瑰。姥爷幽默,那次讲笑话。有一年春节,朱元璋下去体恤民情,偶遇一家门框没对联。朱爷心想:怎么着?过年与我老朱过不去?心中这叫不悦。一打听,敢情是家儿屠夫,不识大字。朱爷心血来潮,练了两把刷子:“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一蹴而就,哈哈大笑。就是没想想,屠夫杀猪,“猪”“朱”同音,那不是断自己的后路吗?碰巧啦,朱爷的亲儿子没接成班儿,成就了从南京到北京的转移了。老朱若长后眼,甭先说呀!代写春联的这时成了气候:支上一块木板子;铺上一丈布帐子;摆上一摞范例书籍。纸笔墨砚,一应俱全。靠胡同边上拉一溜儿麻绳,写好的对子悬在上面,你可以选现成的,也可以看先生现用文房四宝,你表达大概其的意愿一会儿就跃然纸上。魏碑的、隶书的、篆体的、仿宋的,喜欢什么?相中什么?你尽管转悠中仔细比较。这会儿,您是爷!写成魏碑体的,苍劲有力,彷佛掷地有声,有挥剑舞枪的立体感;隶书体的,圆峰润滑,恰似柳叶荷萍,大有心神气定的感觉;篆体的,无论大小篆,古风鹤立,曲回婉转,体验的是一种荡气回肠的潇洒。仿宋字四平八稳,结构合理,应该是惯用的对联用法。要草书写法的,那时真不多。本来识字就不容易了,跃马扬鞭、飞龙走兽的,少了些沉静,非把人家吓着!凡是代写春联的,那也是一种买卖。按现在说法,那是脑力劳动者,写联子有悟性。什么对仗规律,第一句尾为仄声,第二句就是平声;名词、动词、形容词、量词且要工整相对应。什么字数相等、音律好听,那是常年的知识积累。春联只是楹联的一个种类。楹联分为春联、寿联、挽联,门联、厅联、庙联,名胜联、商用联、游戏联。各有各的用途,各有各的写法儿。万宗不离其一:字多字少一样;词义上下呼应;严谨细腻意境美、上下斟酌巧安排。再说了,写的意境好、字体美,那是无需卖弄的招牌。不用闲着没事儿,总坐着看过路人的眼神儿,喊瞥一眼的人儿走近处,细瞜瞜。老虬在胡同南口的单二爷,一手好魏碑,张口好诗句,提笔便成章。擅长游离于字里行间深层奥秘,那家儿一找他写对子包准儿全家子乐呵。“一帆风顺年年好·万事如意步步高”,拉洋车的李叔拿着、看着、贴上高兴。风顺、步步高,那就是车夫的常年祈望。“和顺一门有百福·平安二字值千金”,张大妈求的这一副字,就是“求”来年这门大院人家:老家儿近九十了,百年延寿;儿孙多事儿多,和谐气顺;又要添丁进口了,是男是女,安全是宝。千金、千金,添个姑娘是件“小棉袄”!到了腊月二十四,家家写大字的档口,单大爷一直忙到除夕。图个乐和,到谁家谁家都递茶递水的,赶上饭口啦,小酒壶斟上。当然,该负的银两不少。再客懃,也这样。老人家写字糊口,不易!那时家家贴福字,都是手写的。添衣进口、尚有良田,每个福字就是一个家庭,每一个福字就是一年期望。单大爷依着各家意愿:饱满圆润,昭示一家子身体健壮无病无灾;一笔连贯,点明主人辛劳,一路上驱邪避灾。房子大,愿意显摆,就把“田”字放大。人口显贵,故意把“口”字变形。单大爷就有这“谱”,字儿多变形状,福字的大涵义绝对不乱,福字的结构绝对不变。然后,教小孩:别忘喽把“福”字贴倒了。刚刚懂事,还不懂习俗的那年,我张口问单大爷,“福”字为什么倒着贴?“学问大了”——大爷娓娓道来。几十年了,我还记着那!还是朱元璋心黑手狠。把福字当记号,寓意该杀。大过节的不合适,依着马皇后仁慈,家家贴福字。老朱傻眼了,这刀冲谁去呀?可巧,一家人大字不识“福”字贴反了。“杀”!老朱可找着见血的理由了。还是马皇后抢上一步“这福字贴倒了,不就是陛下到了福到了吗?”嘿!老朱一下乐啦!可不是吗?得饶人且饶人,于是收起了杀心。传着传着,逢年过节,“福”字倒贴,随成了约定俗成。甭说,别看朱皇帝没文化,他的传说净跟文化沾边儿。现在的文化手段:搞什么字体可以“复制”,要什么概念可以“粘贴”。轻轻一点,弹指间“克隆”遍地。科技发展了,手工操作的那种韵味内涵,还真难以用机器来表述。还是过节,仍然喜气洋洋,门上有横批,门框贴对联,不用细瞅,都是复制品。年代变化快,难能觅“墨香”!我看了,那些身怀绝技的笔墨先生也没闲着。人行柳荫方格砖,写满了“养生之道”,“人间大悟”。海绵笔蘸水写的:清秀、峻迥、华丽、含蓄、无羁、张扬。随写随干,就这么着,也没影响老哥儿几个的情趣。边儿上,围了俩年轻妈妈带着宝贝儿子“揣摩”那!
0 我要投稿
散文投稿 - 诗歌投稿(倾诉文学期待您的每一篇作品)[ 投稿指南 ]
网友点评 登录后发表评论,别人可从你的头像进入你的空间,让更多网友认识您!
查看所有评论
猜你喜欢

深度阅读

?在线投稿
?在线分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