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林游记散文

时间: 2024-04-07    阅读: 0 次    来源:倾诉文学
作者: 倾诉文学

石林,2.7亿年前是一片汪洋大海,地壳运动使海底上升露出海面,在二百万年前形成石林。景区由7个自然景观区组成,占地面积3万多公顷,石林以雄、奇、幽、险等特色被誉为“天下第一奇观”。人们说:到云南没游石林,顶如没来云南。
我们带着急切的心情跟着导游小袁走近石林,首先看到一泓清澈见底的石林湖,湖中间有观音菩萨雕像,观音菩萨捧着净瓶徐徐升出水面,据导游讲,原来石林是没有石林湖的,周恩来总理来石林参观,看到此处的石林说:“有山的地方就应该有水,这叫山水相依。”后来便建了石林湖,人们也尊称恩来湖。
从石林入口处的狮子亭走下,一块叫“石屏”的巨石挡在眼前,石屏巨大,大自然鬼斧神工造就了石屏,造型似一个展翅的大鹏鸟,千万年来伸展的翅膀从未收回,想必是欢迎游人在此参观游览吧!
穿过石屏右边的一片花香阵阵的桂花林,看到醒目的“石林”二字雕刻在一座巨峰上,原来这是云南省原省主席龙云先生1931年手书,书法凝重古朴,苍劲有力,“石林”左右的山峰上有许多错落有致、各具形态的石刻,有“天造奇观”、“群岩涌翠”、“大气磅礴”、“拔地擎天”“此间少得佳趣,何处再寻桃源”等等。尤其是1962年6月朱德委员长留下的“群峰壁立,千嶂叠翠”更使人赞叹朱老总的一语中的。
从侧边的小路进入石林迷宫,沿着曲折蜿蜒的小路到达石林群峰的底部,经过“石门天堑”,高耸的两个石峰间出现一条狭窄的小路,抬头可见中间悬空夹着一块巨大的岩石,摇摇欲坠,好像随时有掉下来的危险,人称“千钧一发”,也称“良心石”。据导游讲,原来这里是并排两座直立的入云山峰,由于地震的缘故,一座山峰的峰尖被震落,夹在了两峰的中间,没有人能知道它会在什么时候掉下来,据说它在等那个良心坏的人经过时掉下来,其实,即使良心不坏的人经过时都要倒吸一口凉气。如果不听导游讲解,就只能是“远看石头大,近看大石头,石头果然大,果然大石头”,经导游一讲便觉趣味盎然了。
拾阶而上,到达莲花峰,莲花峰实则是无数的山峰形成的莲花状,像是一朵朵盛开的莲花。“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这素洁优雅的莲花一开几百万年,远非水中芙蓉可比了。
莲花峰下面是“剑峰池”,酷似宝剑的石峰插在池中,剑锋露出水面,上面有“剑峰”二字,右边石头上有一扇酷似人右脚印形状的石门,这扇石门有近两米高,另一边石峰上有一个洞。这里有一段迷人的传说:很久以前,有一位勇士与天神角斗,宝剑被天神打断掉落,勇士来到剑峰池寻找,天神也尾随而至,危急之中,勇士急中生智,朝一边岩石上伸出右脚蹬出一个门,又朝另一边石峰上一拳打出一个洞,趁天神惊骇之际,勇士从蹬出的门中逃出……
这当然是一个美丽的传说,是谁杜撰的,已无从考证,反正人们宁信其有,不信其无。这里因为历史悠久,文化积淀何止这些,这些传说都是要表达惩恶扬善,人与自然共存、共荣、和谐相处的美好愿望吧!
据导游讲,这里掉落的“剑峰”,也是由于地震被震落,“剑峰”被震落后落入水中,剑尖露出水面。人们被这里的美景和美丽传说所陶醉,久久不愿离去,纷纷留影拍照,为这里的“莲花”,为这里的“勇士”,为这里的美丽传说……
顺阶攀援而上,就到了石林的最高峰“望峰亭”,站在“望峰亭”上,整个石林尽收眼底,一处处逼真的石峰展现在眼前,一幅浓墨重彩的山水画卷尽收眼底,放开你想像的翅膀,发挥你智慧的头脑想像、定格:那大象、大鸟、犀牛、骆驼、花猫、老鼠、山羊……造型各异,惟妙惟肖,令人叫绝。前面的一排石峰,由于长久的风化作用,石峰的顶上都顶着一块分离开的石头,就像一个个都戴着石帽子。
站在“望峰亭”上,放眼四周,群峰林立,高低不同,形状怪异,微风徐来,树木摇曳,犹如轻轻拍起了迎客的掌声,这一丛丛,一片片的山也似乎动了起来,是啊,这山是有灵性的,也是通人性的,她为这个世界而来,为远道而来的客人而来,不知是哪个神仙苦思冥想,重新排列组合,后又经过几百年的修正,再重新排列组合,按照世人的欣赏习惯,按照“美”的极致的要求,再不断的变化,才变化成了今天这样的“美”,真是“此景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啊!我突然想,这石林若是哪位神仙“造就”的作品,数十年,数百年后,她还会来重新对石林进行排列组合,按照后人对“美”的要求。假如你有来生,你再去石林看看,也许那时的石林和现时的又有所不同了。Gcf倾诉文学

0 我要投稿
散文投稿 - 诗歌投稿(倾诉文学期待您的每一篇作品)[ 投稿指南 ]
网友点评 登录后发表评论,别人可从你的头像进入你的空间,让更多网友认识您!
查看所有评论
猜你喜欢

深度阅读

?在线投稿
?在线分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