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五过端午的散文

时间: 2024-04-07    阅读: 0 次    来源:倾诉文学
作者: 倾诉文学

匆忙的岁月,如流水般消失于指尖隙缝,空留刹那模糊背影,蔓朔了我伫立张望的节日。些许怅惘,些许蜜意,交织在淡蓝色天空下。纷至沓来的是荷的清雅,蚕豆的淡甜,粽子的飘香。
我踩着深深浅浅的步伐,聆听飘香四溢的行歌,裹着碧绿的心事,在永恒不变的五月涉水相逢,于端午节邂逅而牵念。不知不觉间走进了不管是屈原的记忆,还是伍子胥悲壮的历史……
小时家贫最喜过节,幸好故乡节日多,父母也总能变着花样给我这小吃货做好吃的。如今我长大、成家了还牵挂着过节,怀念着往日的节日气氛,期待着过节回家与父母团聚,这不又盼来了我最喜欢的五月五端午节。
外公在世时,节前一两天准时送来带着外婆余温的粽叶,于他风雨无阻,十几年如一日。记得有年一连下了好几天大雨,家乡被涨水的河包围,年轻力壮的也不曾外出,我们一家人念叨着今年外公不会来了时,他披着蓑衣带着斗笠来到家门口,把母亲着急得话不成句。他只淡淡一笑说“你看,我不是没事?我挂念着你和孩子嘛,没想太多就来了……”
一张张、一把把长度刚好的碧绿色粽叶,带着手指头般大的花斑点点,像极了一朵朵洁白的云,更像外公脸上的笑容,一朵朵开在我们家,年复一年,周而复始。我以为这样美好的事儿会持续很久,世事难料,次年外公送完温馨,过完节,便撒手人寰,很是突然。
从此,外婆精心挑选好的粽叶只能拿到街上托人捎带,等到我家已焉了,皱巴巴的、软软的。幸好母亲能妙手回春,剪刀剪掉绑绳,往盛满水的大盆里一放,不多会儿,喝足水的粽叶便亭亭玉立,有了之前的生机与活力,淡淡清香缭绕,带着外公慈祥的气息。
我的故乡端午节前一天节日就到来了,家家户户吃过午饭就张罗着淘米,洗粽叶、煮草水、染糯米,白花花的糯米变魔术般一下子成了黄色、紫色、红色、粉色……
一家赛一家,忙忙碌碌。火塘上烟熏火烤的腊肉更是垂涎欲滴,包粽子的好食材之一,饱满的花生仔、紫红的枣子一一洗净。孩子们也不闲,跑山上拾艾草,池塘边拔菖蒲,扎成一小把一小把的,用丝带边扎边念叨着这是给大伯家的,这是给你姑妈家的……
吃过晚饭,各家各户拿来剪刀和几天前就已晾晒好的棕叶,把准备好的米倒进盆里抬到亮闪闪的点灯下,动作娴熟的父老乡亲们把粽叶对折卷成漏斗状,放进部分糯米塞上馅料,然后再放进糯米把馅料盖住,把余下的粽叶往前遮盖上,柠出一只角同时封好口,拿棕叶带子拦腰栓上,一个四角粽就算包好。
小时候,在我家有一种特与众不同的粽子叫马脚杆,草叶编织成,粗粗长长,扎马尾的。家父的最爱,也是出自于父亲的巧手,包马脚杆程序更为繁琐细碎。手指宽的草叶有个诗意的名字叫包茅草,互生叶片狭长,牛马喜食。准备这种叶子做粽叶,得当日下午取回,否则易枯萎。在我的故乡此草有两种,长得特别像,只是一种会划破手指,一种不会,我就靠这辨别。节前一天我和伙伴们准时上山砍回早已看好的草叶。回家自然是用剪刀剪下宽大、完好、成熟的叶子,一片一片洗净放进爷爷用竹片编织成的筛子里晾干。母亲开工,父亲自然也就开始了,他用草叶编织后团团围住手臂粗细的竹筒,往竹筒里放进糯米,加上馅料,盖上一层米,轻轻移动竹筒,再加米和馅,循环往复,直到剩下的草叶只能扎马尾。这种粽子最香,淡淡的草叶香,生长大山,取其日月雨露之精华。
我的记忆里,我家还有另外一种粽子,就是我和弟弟才有的六色盒,也不能说六色,只是它有六个面罢了。取材是竹笋上脱落的笋叶,还带着笋香。捡拾它
0 我要投稿
散文投稿 - 诗歌投稿(倾诉文学期待您的每一篇作品)[ 投稿指南 ]
网友点评 登录后发表评论,别人可从你的头像进入你的空间,让更多网友认识您!
查看所有评论
猜你喜欢

深度阅读

?在线投稿
?在线分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