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的清明是借墓游春散文

时间: 2024-04-07    阅读: 0 次    来源:倾诉文学
作者: 倾诉文学

清明给人的感觉总是一片湿雨。这与杜牧的那首《清明》脱不了干系,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童年时跟着爷爷奶奶去山上扫坟,也总是下过雨后,我们脚上踩着雨靴,最后鞋底总会粘厚厚的泥,脚步越来越沉,不得不停下来,在水田里洗洗,草地里蹭蹭干净。
湖南乡下清明的雨没有那么凶,还有点“沾衣欲湿杏花雨”的诗意。那时年纪小,也不觉得清明扫墓是悲伤的。
乡下清明节是件大事,甚至比春节家里人还聚的齐全,别有一番热闹与清欢。提前好几天,大家就预备好纸钱、花圈。闲隙时便坐下来,撕剥金色的纸钱,并将它对半折好。这是为了上坟那天,烧纸钱的时候不至于熄灭。原来压的实实的一捆纸钱,很快散落堆满屋子角落。
清明那天大家起个大早,到村里一户人家集合打糍粑。待各人分得一大块糍粑,将炒香的黄豆粉也各盛一碗,撒上白糖,与蒸好的五花肉,鱼、鸡,还有酒一并装进篮子里带上山。
路上有茶花,大人说里面有蜜可以吮吸。于是小孩子争相去采,人手一朵,放到嘴边去舔它的花蕊。是否清甜我已忘了,反倒是露水的味道浓些。
穿过阡陌来到山脚,早去的人家已经放起了鞭炮。爷爷背着锄头、手臂上挂着炮仗,奶奶拎着篮子和纸钱,我拿着花圈,在此起彼伏的鞭炮声中,向山腰爬去。
又是一年,曾祖父曾祖母的坟冢已长草齐膝,爷爷锄草、规整出一片干净的地方,将食物供祭在墓前,点香、焚化纸钱,带着我们晚辈跪拜叩头,然后将酒洒在坟前。放了鞭炮,扫坟就算结束了。
这是童年时扫墓的记忆。如今越来越大,回忆起乡下的那两三年,也越来越向往。曾经读《蒋勋说红楼梦》,书中说到那种对童年的眷恋,有种一击即中的感觉。
我多想回去看看爷爷搭的葡萄藤,夏天消暑的水库,还是沿着水库上去有我童年的玩伴。可是,童年的时光过去了。
韩松落说,大部分中国人都有归隐的渴求,“白墙黑瓦的小院,房前几杆修竹,门外一树桃花,下雨天,院子里一片寂静。”
我离这种田园生活最近的记忆,还是大学毕业那年的清明节。
彼时外婆还在世,想在乡下落叶归根,小舅回去重新盖了房子。我去外婆乡下的房子小住半月。在鸟啼中醒来,在清晨阳光中走走田间小路。中午吃过饭,外婆午睡,我在阳台躺椅上看书。舅舅在日光不那么强烈的下午,荷锄挖土,种下蔬果种子。晚上,天黑的很早,漆黑一片,看不到几盏明灯。蛐蛐在暗处叫着,偶尔几声狗吠。我刷牙,洗脸,早早去楼上,躺在被窝里,听外婆讲以前的事。
四年后,外婆已经辞世。而外公在十年前也因病去世。如今外公的墓在湖南,外婆的骨灰寄放在厦门,相隔甚远,唯有在心里念念你们。
农田里的趣事
小时候在农田里随着爷爷干活,中午,夏季,天气炎热,骄阳似火,太阳不断的炙烤着一切。田里干活的人们汗如雨下,有的只是泥土味和烈日下炙烤后的植物的气息。看到不远处的一个人仰头朝远处吆喝一声,顿时一阵凉风从他那吹来,带来一阵清凉。我也学着吆喝一声,确实有一阵凉风拂来。或许确实有科...
管鹭斌
爱与和平
今天受朋友多次邀约,终于提起笔写了人生中的第一封简书,感谢鼓励和支持 !生活中我是一个内心丰富不善表达的女子,喜欢简单、自由的生活。 过去听头脑的,总是活在过去和未来,没有在当下,也没有在真正的生活里,错失了当下,而只有真正进入当下,才能真正对生活的改变有所作...
晏学琼
学生检讨书
迟到篇 尊敬的历史老师: 您好! 请相信我是以无比忏悔的心情在写这封检讨书。 由于上节课是数学,老师讲的内容有点难,我的脑细胞不够用,以至于在下课铃响时我依旧沉浸在那道堪与哥德巴赫猜想媲美的几何证明题上。谁知快上课时,我有了上厕所的感觉,于是我以百米冲刺的速度向厕所飞奔。都...
素心浅淡ihl倾诉文学

0 我要投稿
散文投稿 - 诗歌投稿(倾诉文学期待您的每一篇作品)[ 投稿指南 ]
网友点评 登录后发表评论,别人可从你的头像进入你的空间,让更多网友认识您!
查看所有评论
猜你喜欢

深度阅读

?在线投稿
?在线分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