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晓棣:一路驶来的自行车

时间: 2024-02-25    阅读: 0 次    来源:倾诉文学
作者: 倾诉文学

  现在城市和乡村道路都修得很好,平坦宽敞,四通八达,地铁、轻轨、公共汽车应有尽有,交通便利。人们有钱了,也想得开,许多人家里都有高档小轿车,没有车的也是随时随地打出租车。老年人手握优待卡,乘坐公交车一律免费。但我还是喜欢我的“专车”——那辆半旧的自行车。eFF倾诉文学

  从部队退休18年来,我曾经骑坏了好几辆自行车。出门办事、采购物品,从小区车棚里推出我的自行车,抬腿就走,非常便利。在路上可快可慢,可走可停,自由自在,独往独来。人多时就慢骑,人少时就快骑,累了就停在路边休息休息,一切以安全便捷为宜,就当是散步和健身。骑自行车出行,没有了久等公共汽车不来的焦虑和抱怨,没有了上了公共汽车别人主动给你让座而感到不好意思,或者因无人给你让座而觉得非常尴尬。加之我的腿脚年轻时在部队受过伤,经常肿胀,走起路来隐隐作痛,医生告知,少走路,多骑自行车,有利于减少腿脚疼痛,也能达到健身锻炼目的。这样,我对骑自行车更加上心,与自行车结下了不解之缘。eFF倾诉文学

  我接触和练习自行车,那是50多年前的事了。1970年,我们团大部队在天津南郊大站农场执行军农生产任务,而我所在的营则在离团部10多里外的板桥盐场担任海盐生产任务,离附近的集镇新城也有10多里远。连队干部战士们购买日用品、收发电报、邮寄和收取邮件包裹、存款和取款等都很不方便。而且节假日连队人员外出都有比例,不可能放行那么多人。当时我在连队当军械员兼文书,在做好连部本职工作外,比起班排的战友在时间上要宽松些,我便想为战友们代办邮寄信件、寄取包裹、存款取款等事情,减轻他们的负担。可是连队没有交通工具,只有盐场原来的人员撤走后留下的一辆天津产的“大铁驴”自行车,供炊事班每天外出采购食品。我便找司务长和炊事班长商量,在他们不用车时让我骑车抽空去团部或新城替战友们办事。eFF倾诉文学

  这种“大铁驴”自行车,当时在天津农村和沿海地区使用比较普遍。它的正式品牌是天津市车具厂生产的“双燕”自行车,是用很粗的钢管焊接起来的大型自行车,其超长的大梁、超大的后货架、粗实的保险叉,每个地方都要比其他自行车大得多,其主要用途是用来驮东西运货,连人带货能承载200多斤,和一头驴驮的重量不相上下,所以俗名“大铁驴”。这种车骑起来比较笨重,而且上面有道大横梁,上下车都难,也没有车闸,刹车时要靠骑车人的双脚来控制,没有一定的技术,还真不好掌握它。在炊事班战友们的帮助下,我利用工作之余在盐场通往团部的坑洼不平的泥土路上练习骑自行车,练了好几天,也不知摔了多少跤,终于学会了骑自行车。会骑之后,我便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为战友们东奔西走办理他们委托的事情,一直坚持了一年多。久而久之,我的骑自行车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eFF倾诉文学

  我骑自行车最远的距离,是在1973年的时候。那时我们部队驻守在北京怀柔与河北丰宁接壤的北部深山区。有一次,有位战友家里来信,有两个孩子得了小儿麻痹症,急需购买治疗药物三磷酸腺苷。经打听,离我们驻地45里外的汤河口药店有售,但那时不通公交车,无法前往,见他十分着急,我便与会骑自行车的连队卫生员一起,请了假,借了两辆自行车,从驻地向45里外的汤河口进发。还未完全建成的公路沿着山涧,弯弯曲曲,忽高忽低,有多段道路上下坡度很大,我们俩用好几个小时艰辛跋涉往返90多里,将药品买了回来,既帮助了战友,又练习了骑车技术,经受了长途跋涉的锻炼,虽然很累,但却感到充实和快乐。eFF倾诉文学

  1985年,我在某团担任政治委员。部队驻在偏僻的深山区,营房是在上个世纪70年代初建的平房,当时为避免部队过于集中,减少遭到敌人原子弹袭击时造成的整体损失,便将各个营、连的营房建在方圆几十里的各条山沟里,全团分散在10多个点上,相距团指挥机关比较远。当时团里只有1辆军用吉普车,没有其他交通工具。吉普车主要用于保障团里重大军事行动和突发事件的现场指挥,以及去上级机关办理紧急重要军务。团首长和机关人员下连队都是步行前往,往往在路上耽搁了很多时间,特别是遇到紧急情况,就会耽误处理的最佳时机,影响了工作效率。针对这一情况,我和团里其他领导商量后,为团首长和机关购买了一些自行车。这样,我们下连队蹲点时,就骑车驮着背包和生活用品,及时到达连队。机关人员平时下营连检查工作、验收教育训练成果、了解基层建设情况等,就按照分工,骑着自行车,像那“飞虎队”一样,分赴不同方向,及时赶到现场,迅速展开工作。中午和晚上还可以骑车回团部吃饭,既增加了工作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又避免给基层带来安排食宿方面的负担。eFF倾诉文学

  上个世纪80年代后期和90年代,我先后在师里和军分区、预备役部队工作,部队的装备提升很快,配备的车辆也多,除了去比较远的团队乘坐越野车或公务车外,去近处的单位或日常生活中,仍习惯骑自行车,比较方便和自由,十几年都是这样。eFF倾诉文学

  由部队退休之后,自行车完全成了我的代步工具。开始是拣孩子们上高中时骑的自行车,接着又先后是买了两辆自行车。退休后我先后在一个网络信息中心和两个杂志社工作,一干就是10多年。这些单位都在北京市区,而我家在郊区,上班时间是早上8点,晚上加班更是常事。上班途中需要2个小时,遇到堵车则需要更长时间,所以每天都要早出晚归。进城途中乘坐公交和地铁还算快捷,而从家里到公交或地铁车站这一段不通车,步行需要40多分钟,很误事。于是我便从家骑自行车10多分钟就到达大街上的公交或地铁站,将自行车存放在车站附近,晚上下班从公交或地铁出来后,又骑上自行车很快回到家。即使晚上加班很晚,只要能乘坐上最后一趟公交或地铁,下车后骑上自行车就可以回到家,不担心滞留在大街上。10多年来一直如此,上班从没有迟到,从没有耽误过工作。eFF倾诉文学

  50多年了,我对自行车有着特殊的感情,在我的记忆里,有关自行车的回忆都是美好的。无论我是一般机关干部,还是担任各级领导职务,我从不过分依赖和留恋公务保障车辆,短途的能骑自行车的就骑车,不能骑车的就步行。退休之后未移交地方前,有事需要用车可以申请原部队派遣公务保障车辆,但我从没有申请过。我想,退休了没有公务在身,就不要用公务车了,不要给部队添麻烦。有事要办如就医等,长途的我就乘坐公交车或地铁,短途的就骑自行车。eFF倾诉文学

  对于我这样70多岁的老人来说,还能骑自行车说明身体还算可以,也是一种福分。骑自行车是一种全身综合运动,是一种良好的出行习惯,是一种科学的健身养生方式,出行、健身两不误。每当我骑着自行车,穿梭在平坦宽畅的大道上时,就感到非常舒服,浑身来劲,特别精神,仿佛年轻了许多!eFF倾诉文学

  我喜欢骑自行车出行,只要身体允许,我会一直骑下去……eFF倾诉文学

0 我要投稿
散文投稿 - 诗歌投稿(倾诉文学期待您的每一篇作品)[ 投稿指南 ]
网友点评 登录后发表评论,别人可从你的头像进入你的空间,让更多网友认识您!
查看所有评论
猜你喜欢

深度阅读

?在线投稿
?在线分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