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继如:向往光明是最本质的初心——读《从历史中醒来》

时间: 2024-02-25    阅读: 0 次    来源:倾诉文学
作者: 倾诉文学

  读毕孙机近30万字论述中国文物考古的《从历史中醒来》,掩卷默想,意犹未尽。1960年毕业于北大历史系的孙机是国家博物馆研究馆员、学术委员、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从历史中醒来》是他上世纪八十年代始发或刊发的50篇考古文献和学术报告的合集。一周前开读时,有人问我近期读什么?告诉她读考古文献。差点惊掉她下巴,考古跟我们能源行业有什么关系?nnT倾诉文学

  其实,正如书名“从历史中醒来”所演绎的,50篇考古文献可以说是洋洋大观了,诸如豆腐怎么来的,中国谷物酒与蒸馏酒又是怎么回事、葡萄与葡萄酒什么时候来中国的、杂技抛球表演在秦汉时开始玩了么……等等,许多今天习以为常的生活场景,作者以出土文物为据告诉你,1000年前、2000年前先人们该是如何的。不凭空想象或者是主观推测,而是通过对一件件出土文物解读、一座座古墓的考古比对,条分缕析,娓娓道来,情不自禁地领着读者走进历史、走进博物馆,看千古风流,看历史上的星辰大海。nnT倾诉文学

  可以脱口而出的苏轼词“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许多看多了电视剧《三国演义》的人,脑海里浮现的肯定是诸葛亮手摇羽扇,神机妙算的智者形象。其实,苏轼词里“羽扇纶巾”的是周瑜而不是诸葛亮。为什么呢?孙机从大量文献、文物考证得出结论,摇着羽扇的只能是周瑜,诸葛亮手执的应该是“麈尾”:魏、蜀、吴三国时代,羽扇是东吴才有的具浓厚地方特色工艺品,而魏蜀一带的时尚,文士们正在风行的是麈尾,“魏正始以降,名士执麈清谈,渐成风气”。并且,“羽扇和麈尾的质地不同,使用方法亦有区别。用羽扇多称摇,用麈尾多称挥,因而执麈与操扇的姿势也不一样”。诸葛亮当着军师指挥三军,必须要挥麈才显洒脱自如,胸藏千军!nnT倾诉文学

  孙机2014年《中国文化》秋季号首发的《“明火”与“明烛”》和1987年第5期《文物天地》发表的《水禽衔鱼釭灯》两篇文章,连起来阅读就能够构画出中国照明发展简史和中国照明技术进步的专业历史。“明火”技术诞生,即以“阳燧”将太阳光反射聚焦引燃艾绒而得火,燃起火炬即“明烛”,这是中国取得天火的开始。作为取火技术工具的“阳燧”经历了一个不断改进不断完善的过程,而照明灯具更是在就地取材不断进步的递进中,从火炬而灯火、从松枝而油灯,从陶、铜、玉等各种材料的灯盏、灯座,从祭祀用灯到日常照明、从日用灯具到奢侈艺术,一部照明技术史也是一部工艺美术史,一部材料发展史。文章介绍,为了提高照明亮度,解决燃烧缺氧及烟气排放,古代灯具技术历经了中柱灯、鸟柱灯、空柱灯、盏唇搭柱式灯、多枝灯、带烟管的灯等等各式灯具,至水禽衔鱼釭灯,已经是集实用、科学和审美兼备的综合技术了。孙机考古证实,从4000年前松枝照明起,“我国自太阳光取火用于典礼的做法,出现之早,历时之久,用具之华美,在世界上是罕见的”。比之1928年阿姆斯特丹举行的第九届奥运会才应用的“反射聚焦”技术取圣火,真是早太多年了。nnT倾诉文学

  一组式样繁多、蔚为大观的釭灯,不仅照亮了汉唐宋明的各式典仪,也照亮了日常生活的无数个长夜;不仅仅点亮了庙宇殿堂,同时点亮了美好向往,点亮了文人骚客的诗情画意。孙机在他的文章里就有一组摘录:nnT倾诉文学

  庭树惊兮中帷响,金釭暖兮玉座寒。nnT倾诉文学

  ——刘宋?谢庄《宋孝武宣贵妃诔》nnT倾诉文学

  但愿至樽酒,兰釭当夜明。nnT倾诉文学

  ——齐?王融《咏幔诗》nnT倾诉文学

  金钱买含笑,银釭影梳头。nnT倾诉文学

  ——梁?萧绎《草名诗》nnT倾诉文学

  起尝残酌听余曲,斜背银釭半下帷。nnT倾诉文学

  ——白居易《卧听法曲霓裳诗》nnT倾诉文学

  今宵剩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nnT倾诉文学

  ——晏几道《鹧鸪天?彩袖殷勤捧玉钟》nnT倾诉文学

  ……nnT倾诉文学

  黑暗里对于光明的向往与追求,是人类不断探寻和追求技术进步的不竭动力。为灯具的求新求美,更是江山代有才人辈出。进入电气时代,电灯终于把人类照明技术推向了新的鼎峰。在我们这代人的记忆里,烛火、灯火至电火,油灯、马灯、汽灯至电灯,都在人生的漫长里烙下了深深的印痕。现如今再去灯具市场,台灯、落地灯、吊灯、吸顶灯,水晶灯、仿古灯、铸铜灯,射灯、泛光灯、碘钨灯……林林总总,美不胜收,只有你想不到,沒有你找不到的。灯具,既是日常生活的必需品,更是美好生活的装饰品。一部现代灯具发展史,就是一部电力技术进步史;一座时尚灯具的展示馆,也是一座当代电力技术应用的科技馆。这些年在省内电力科普展厅间行走,其中宁波电力文化展厅的一个古典灯泡和丽水电力文化展厅的一组青瓷灯具,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nnT倾诉文学

  宁波和丽水在浙江是两个具有不同方向却又藕断丝连的地方。宁波在浙东沿海,面向大海总有许多怀想,历史上也是瓷器的出海口;丽水在浙西南大山里,山高水长林密,山的挺拔山的巍峨构成了丽水的纯粹与浑厚,也是长三角名副其实的后花园。中国四大名瓷之一龙泉青瓷的母亲瓷就是宁波越窑青瓷,南宋越窑沒落,龙泉窑青瓷继起,并且与河北磁州窑、江西景德镇窑和福建德化窑一起成为中国四大瓷窑。庆元县现在是丽水治下的西南边陲县,但在大宋朝宁宗即位时(1194年),改元庆元,改明州府(宁波)为庆元府。可见,宁波丽水作为浙江山海合作城市,亦是源远流长。前些年国网宁波和丽水供电公司分别建成了各自的电力文化展厅,宁波展厅建在江北开发区最现代化的大厦顶上,有点傲视三港六码头的气势,启开电子窗幔就能够俯瞰欣欣向荣的宁波全城,是一个充分展示现代工业成就的智慧展厅。丽水展厅建在丽水西郊的一座老厂房里,这是曾经的一个小型火力发电厂,是典型的工业建筑遗存,它的楼它的墙乃至它的布展处处散发着古去的印迹。nnT倾诉文学

  宁波展厅里有一枚白炽灯泡堪称是稀罕物件。现时代灯具光源已经微电子化,但在百年之前电灯诞生初期,电灯泡的灯丝一般都是钨丝为多。而宁波展厅里的这只灯泡灯丝却是碳化棉纱!这是我第一次见到居然是用棉纱做灯丝的灯泡,惊讶极了。据说这也是迄今宁波唯一的一只“古董灯泡”。灯泡原来的主人是永耀电气公司的电工,后来的宁波电业局工程师。永耀电气公司是宁波最早的股份制电力公司,创办人是号称“海上达人”的虞洽卿,他老家在甬上三北,闯荡上海滩成功回老家办了永耀电灯公司,点亮了三北大地的第一盏电灯;后来与人合资办了宁波第一家股份制电力公司,点亮了宁波三江口的茫茫长夜。那时老百姓看不明白电灯的道理,以为是魔灯,为了打消疑虑,虞洽卿安排电工挨家挨户去说明。虞洽卿也可以说是宁波外滩上的电力科普第一人。前些年宁波公司筹建电力文化展厅,面向全市电力用户征集老电器老物件,老先生把珍藏了近一个世纪的宝贝——爱迪生创办的美国GE公司1879年生产的棉纱灯泡捐献给了展厅。也是在这个展厅的筹备、史料收集过程中考证得知,中国最早的电灯泡生产企业的老板就是宁波镇海人,就是他的企业生产了中国第一支长丝白炽灯泡,打破了美国GE公司的灯泡垄断。nnT倾诉文学

  一只小小的电灯泡,却是一本厚重而有趣的电气照明发展史。而在丽水电力文化展厅C位上,吸晴的却是一组青瓷灯具:她们都是台灯一类的灯座,有各种代表吉祥如意的动物造型,配以青瓷的釉光可鉴,有一种生机盎然依旧。策展人鲁晓敏是一位电力作家,也是书写古村落的散文大家。他告诉我把这样一组寻常的生活用瓷安排在展厅C位,却是有他的一番良苦用心的。在龙泉窑的发展历程里,各种生活用瓷层出不穷,用在家用电器,特别是照明灯具上,稀松平常得很。布展过程中反复斟酌,最后决定把她们放C位,因为在这些瓷具上面寄寓了百姓人家对美好婚姻与未来生活的无限向往和美丽愿景。原来,这些青瓷灯具都是新人的嫁妆!nnT倾诉文学

  看着这些从一个个洞房花烛夜里走过的青瓷件,聚光灯下似乎依然泛着新人喜悦的光芒。记得早些年由继勇秘书长安排参观青瓷小镇里的青瓷博物馆,随后又去一位青瓷工艺美术大师工作室喝茶,聆听了大师关于青瓷窑变技术与瓷器开片现象的介绍,当时想来都是些不可思议的事情。他们说的窑变,就是瓷器在窑里高温烧制过程中,由于瓷土、釉性及窑内温度变化所引发的瓷器釉面自然变化的过程;窖变后的瓷器往往可以获得出乎工匠意外的艺术效果,很多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一种自然演化和创造。而开片呢,一般是指开窑时由于温差而引发的瓷胎和釉面冰裂、龟裂现象。一窖瓷器完成几天几夜的烧制后开窑时,特别是打开窑门的刹那间,窑内常常会出其不意地爆发出一阵又一阵既悦耳又激越的鸣响,嚓嚓切切,叮叮咚咚,窑工们这时既紧张又兴奋,既期待又不安,犹如揭开笼在新娘头上的面纱,此时此刻各种心绪妙不可言。青瓷开片是龙泉窑的一个特色工艺,又是一种充满了神秘而神奇的裂变艺术,不但开窑时会有突变,并且可以伴随瓷器一生。如果有缘,会在静谧的春夜里,在你意想不到的时候,收藏在室的瓷器,犹如轻拔琴弦,又似丝帛轻风,开片的冰裂声似有若无。可以说,窑变与开片是好瓷回报爱瓷人一世的念想。现在站在这一组曾经是新娘嫁妆的青瓷灯具前时,自然地浮想起了这一对对新婚夫妇,在她们的情爱生活里可曾有过什么样的窑变,开出了什么样的瓷花呢?生活也是一座窑,人生就是一场不断“开片”的修行。nnT倾诉文学

  孙机看古文物说的是《从历史中醒来》,而电力科普人看展馆里的老电器老物件,听到的或是一样的电光火石和一样的无限绵想。nnT倾诉文学

  (2021,08,25)nnT倾诉文学

0 我要投稿
散文投稿 - 诗歌投稿(倾诉文学期待您的每一篇作品)[ 投稿指南 ]
网友点评 登录后发表评论,别人可从你的头像进入你的空间,让更多网友认识您!
查看所有评论
猜你喜欢

深度阅读

?在线投稿
?在线分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