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淳:中原侨乡与雨树林

时间: 2024-02-24    阅读: 0 次    来源:倾诉文学
作者: 倾诉文学

  中原,是海南琼海一个历史悠久、风景如画的古镇。明代,中原属乐城县治下。清康熙年间,撤乐城县建乐会县,县城迁驻中原。1958年,撤乐会县设乐会公社,归琼海所辖,改名中原镇至今。中原镇辖区面积112平方公里,人口约3万。

  中原人善于对外交往,也敢闯天下,旅居世界各地的华侨和港澳台同胞有6万多人。中原也以侨乡著名天下。

  (周士第将军雕像)

  (周士第将军故居)

  中原古镇钟灵毓秀,人才辈出。开国上将周士第是中原新昌村人。周将军为黄埔军校一期学员,中共党员,参加过北伐战争、南昌起义、二万五千里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20师参谋长;解放战争时期,任18兵团司令员兼政委,指挥了解放太原、西安和成都的战役。新中国成立后,曾任成都市第一任市长、中央军委防空军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中原南洋风格骑楼民居)

  首次来中原,你一定会惊愕,是否走错了地方。满目亭亭如伞的翠绿雨树,一幢幢南洋风格骑楼掩隐其间,怎么酷似色彩斑斓的南洋小镇。这就是中原,一个与无数海外游子息息相通的华侨之乡,一个无数精美别致骑楼与藤萝雨树相拥的南洋风情小镇。

  华侨,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中最有开拓创新精神、最能吃苦耐劳的一个群体。他们在异国他乡吃苦耐劳,努力打拼,争得血汗钱带回故里,或赡养父母亲人,或改善家居陋室,或投资创业置业,或资助慈善公益,助推家乡振兴。

  (中原南洋风格骑楼民居)

  海南称乡场为墟。中原墟华侨在改建家居时,大多引进了南洋建筑风格,以示华侨身份,或展示所处国家、地区的民族风情。久而久之,侨乡民居建筑呈现出了千姿百态的多元文化风格,为海岛乡村增添了别样风采。中原墟也就成了南洋建筑博览馆。中原老街新街长约三公里,色彩鲜艳、装饰各异的南洋风格骑楼比比皆是,漫步其间,仿佛是在南洋风情老街穿越。

  (中原华侨中学)

  (中原社会福利院)

  华侨们致富不忘家乡,踊跃捐资公益。中原墟上华侨中学、华侨医院、社会福利院的建成,无不凝聚着侨胞们的一片爱心。

  (中原古镇雨树林)

  我慕名前往中原墟,去感受侨乡风情,欣赏绰约多姿的南洋风情骑楼。下了公交车,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街道两旁遮天蔽日的高大雨树。

  雨树枝繁叶茂,粗壮树杆长满油绿藤萝,中原人称之为藤萝雨树,据说是华侨从南洋引种进来的。

  雨树,中文学名为雨豆树,别名依蓓树,原产于南美热带雨林,现在东南亚和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广为栽种。雨树树冠如华盖,有兴旺发达、欣欣向荣、繁荣吉祥之喻意。据说,新加坡曾把雨树誉为“国树”。

  (中原雨树)

  中原雨树枝杆上长满密密麻麻的寄生植物,仔细看,多为蕨草类、苔藓类寄生植物,而非真正意义上的藤萝。也许是藤萝比蕨草比苔藓更有诗意,中原的文化人就给雨树赋予了新名字,当地老乡也习惯了藤萝雨树这样的称呼,并且一直沿用了下来。因为有成林的雨树,中原也随之扬名,而且引来了不少观景游客。

  (中原古镇王家大院)

  中原也盛产香甜椰子,用椰壳制作的中原椰胡享誉天下。椰胡,是海南琼剧的主打乐器。中原仙寨村莲塘王仕国大爷制作“二公椰胡”工艺精、音质好,被列为了海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名录。莲塘池畔有一处王家大院,被列为了海南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中原侨乡以农业为主,种植水稻、蔬菜、西瓜、椰子、槟榔、胡椒等作物,养殖猪牛羊、鸡鸭鹅和淡水鱼虾,是古今著名的鱼米之乡。

  (中原古镇外的水稻田)

  中原近邻博鳌亚洲论坛会址,近年又兴起了旅游服务和旅游食品加工业,打造出了中原墟南洋风情小镇。

  如今,中原古镇飞越发展,值得称道。镇域内先后建起了东线高速公路互通和文琼高速公路互通,建起了东环高铁车站,建起了博鳌飞机场,成为了海南岛上立体交通最为发达的乡镇。

  (中原境内的博鳌飞机场)

  (中原境内的博鳌高铁站)

  发达交通引来了八方游客,也带来发展机遇。中原境内的海南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建设如火如荼。博鳌超级医院、博鳌国际医院、博鳌恒大国际医院、慈铭博鳌国际医院、海南元合医院、莱富凯尔医学中心等一大批国内外医疗机构已落户中原。国家推进医疗改革开放的利好政策也在这里先行先试。

  (中原境内的博鳌乐城国际医疗先行区)

  (博鳌乐城国际医疗先行区医院)

  漫步中原街头,翠绿雨树与多彩骑楼相依相伴,构成了南洋风情小镇独特的风景线。雨树伫立街头,也陪伴中原居民在这片绿色天地里安居乐业。在雨树遮蔽的老街漫步,空气格外清心,街头巷尾飘逸着淡淡清香,让人有一种雨林观景的感觉。

  (中原古镇街道)

  雨林街头一派繁忙和谐景象,行人与车辆熙熙攘攘,骑楼阳台上的鲜花吐露芳香。南洋老屋店堂内各种商品琳琅满目,购物者来来往往。店堂外堆放着肥硕椰子,砍开一个大椰子,伸进长吸管,津津有味地吮吸着鲜椰汁,随着滋滋地吮吸声,椰香也会在藤萝雨树下悄悄弥漫。街头散落的中原小吃、乐城酸粉、乐会烤鹅店铺,以及雨树茶坊的香茶、烤饼,那些挡不住的诱人幽香,会让你食欲大增,流连忘返。

  (中原南洋咖啡小屋)

  沿着椰香大道前行,不远处有一片茂密椰林,一座钟楼耸立其间。椰林与钟楼又把南洋风情链接到了另一片天地。丛林中有一间南洋咖啡小屋,和煦阳光穿过椰林投射在葱绿草坪上,悠扬小曲在椰林草坪间舒缓回放。我不常喝咖啡,仍要了一份,并请服务员把咖啡放在椰林草坪旁的小桌上。服务员告诉我,这咖啡名叫“歌碧欧”,是海南特产。歌碧欧?我问她,既然是海南特产,怎么取了个洋名。她赶紧解释,“歌碧欧”是海南话“黑咖啡”的谐音。

  (中原南洋咖啡小屋林荫道)

  阳光、椰林、草坪、音乐,这样的环境太优美,太有南国风韵了。“山回泉细脉,地衍水痕平。好景不须多,会意心自清。”明代海南诗人王佐的《幽景塘》让山色清明,人也渐入诗韵。

  坐下来,慢慢品味纯香四溢的“歌碧欧”,椰林侨乡的清幽仿佛也浸进了“歌碧欧”。此时此刻,我也沉浸在了椰林侨乡诗情画意中。

0 我要投稿
散文投稿 - 诗歌投稿(倾诉文学期待您的每一篇作品)[ 投稿指南 ]
网友点评 登录后发表评论,别人可从你的头像进入你的空间,让更多网友认识您!
查看所有评论
猜你喜欢

深度阅读

?在线投稿
?在线分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