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时间: 2024-02-24    阅读: 0 次    来源:倾诉文学
作者: 倾诉文学

  月到十五分外明,望着月亮,我想起了古代人们望月怀远、寄托情感的诸多趣事。

  唐代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发出了“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的千古奇问。追问的是宇宙人类的起源问题。就是这轮明月映照了千百年来的自然永恒与人类生命的代代繁衍、生生不息。在这首诗里,张若虚超越前人,突破了人生短暂的感慨,而是富有哲思地指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自然永恒,人类生命也是永恒的。

  杜甫笔下的那一轮明月,“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这首诗采用的是对面写法,借看月而抒离情,但抒发的不是一般情况下的夫妇离别之情。字里行间,表现出时代的特征,离乱之痛和内心之忧熔于一炉,对月惆怅,忧叹愁思,表现了杜甫沉郁顿挫的诗风。这位忧国忧民的大诗人也有气势磅礴的月亮之诗,“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犹如“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的磅礴气势,星星垂在天边,平野显得宽阔;月光随波涌动,大江滚滚东流。这亘古不变的自然景色与诗人老病孤舟形成了难以言说的寂寥、孤独。

  李白笔下的月光更是具有浪漫主义色彩,“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借助月光写出了诗人思念家乡的浓情蜜意,“床”不同于今日的床,也不是坐具,而是庭院中的井栏,围着庭院中的井栏踱步,才有了举头,低头的形体动作。思乡的情感是由月亮引发的,为什么月亮能够引发一处相思,两地闲愁,是因为月亮高悬天空,月辉辉映着大地,能够让人联想月光之下,即使相隔千里,也在同一个月亮的照耀下,除此之外,没有哪个物象能够引发人这样的情思。

  月亮这个意象既能引发人们的美好情感,也能引发凄凉的感伤。苏轼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达了对苏辙的思念与祝福,成为人们表达亲情的最好引证。苏轼还有悼念亡妻的杰作。其中“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就是怀念妻子的千古名句。月亮清辉下,短松冈之上,埋葬着苏轼的妻子,而且是年年肠断处,是亡妻的葬身之地,是多么地悲凉。同样借助月亮表达情感,也有借月斥责负心汉的。“天上月,遥望似一团银。夜久更阑风渐紧,为奴吹散月边云。照见负心人。”意思是说,风呀,请你吹散月亮边上的乌云,让它照到我那负心汉,可见女子的痴情。

  现在的科技发达,根据卫星传回的照片,月亮其实并不美,表面的坑坑洼洼,说不上丑到极处,可是千百年来月亮给人的意象极其美好,成为中华民族审美的极具丰富意蕴的文学形象。月亮为什么从古到今是人们表达情感的寄托?查阅资料可知:大致原因有四:一是因为月亮是离人类最近的天体,人们十分关注它;二是月亮有规律的形状变化(上弦、下弦、月亏、月满、月蚀、月晕等)引来人们好奇;三是月光的清和、明亮、素雅,符合中国人善良、平和、中庸、含蓄的性格;四是古代文人常常为了功名或生计,背井离乡,辛苦辗转,所以特别向往“圆”的事物,于是以月寄情,抒发感想。所以,咏月的诗词就多起来了。

  还是那轮明月,今人仍望月怀远。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我站在海岸上 把祖国的台湾省遥望,日月潭碧波在心中荡漾,阿里山林涛在耳边震响,台湾同胞我骨肉兄弟,我们日日夜夜把你们挂在心上。”“望着月亮的时候常常想起你,望着你的时候就想起月亮。世界上最美最美的是月亮。比月亮更美更美的是你。”“月亮代表我的心”。这些美好的词句和抒发的情感,显然是从古人那里脱胎而来,由此可见,岁月更迭,自然永恒,人类的情感也是古今一也。

0 我要投稿
散文投稿 - 诗歌投稿(倾诉文学期待您的每一篇作品)[ 投稿指南 ]
网友点评 登录后发表评论,别人可从你的头像进入你的空间,让更多网友认识您!
查看所有评论
猜你喜欢

深度阅读

?在线投稿
?在线分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