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伟莲

时间: 2024-02-24    阅读: 0 次    来源:倾诉文学
作者: 倾诉文学

  “一弯新月高挂,一间低矮的瓦房里飘出阵阵诱人的饼香。一个制饼老人在忙碌着,他赶着制作金黄酥脆的拖罗饼,一群闻着饼香而转的小孩,守在窗外不肯散去,守在岁月深处等待一口人间美味……”

  这样熟悉的镜头,勾起了一代代人对童年美好的回忆。每个人都曾经是这样一个对美食嘴馋的小孩,说起这段往事的人当年也是这么一个有爱心的小孩,他继承了爷爷的拖罗饼传统手工制作技艺,在爷爷的叮嘱下把透着香气的拖罗饼掰开分给守在窗外的小孩。领到拖罗饼的小孩如捧着人间珍馐,向同伴炫耀或像风一样飞奔,将拖罗饼香带到乡村每个角落。

  说故事的人名叫李辉,他是同庆镇星河月的创办人,岁月的打磨让他从一个翩翩少年走向成熟稳重的中年。朴实厚道的刚性外表,满月的脸型天庭饱满,嘴角永远露着淡淡的招客笑容,言谈举止让我想起一个名叫罗兴的拖罗饼制作始祖。相传唐代贞观年间,化州城有一男子叫罗兴,二十岁就以做饼为业,每天做好饼后担到城区,边叫卖边敲铜锣,叫卖声和铜锣声拖得特别长,久而久之,人们便将这种“色泽金黄,形似明月”的饼称为拖罗饼。世间万物竟是冥冥中巧合,眼前的李辉是拖罗饼制作技艺的一名老师傅,和拖罗饼制作始祖罗兴有着几分神似。

  化州拖罗饼制作技艺源远流长,历史文化底蕴深厚,2012年入选广东省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被评为“广东名小吃”和“中华名小吃”。明末岭南才子陈鉴留有“情深饼相望,锣响人团圆”的美丽诗句;粤西民间也流传着“过节不吃拖罗饼,尝尽百味也枉然”的俗谚。

  李辉朴实善谈,言谈间掩盖不了他几十年来怀揣一颗好心制作拖罗饼的执着追求。用良心才能制出好饼,用好心才能赢取顾客,用爱心才能做大做强企业。拖罗饼制作技艺到了李辉这一代,已是三代制作,百年传承。李氏家族继承了拖罗饼传统制作工艺,从最初的永昌饼店到李辉在九十年代中期创办的星河月,其大哥创办的东方月,家族式的几代人一脉传承手艺,在化州月饼行业如一颗熠熠生辉的夜明珠,给人眼前一亮。

  我是初次品尝星河月拖罗饼,不经意间品出一份惊喜来。这是一款能让人品尝出岁月美味乡愁的月饼,它既传统又创新,选择上乘的面粉、椰丝、叉烧、伍仁、芝麻等为原食材,以独特的配方手工精制而成。拖罗饼皮脆、馅香、口感好的特点在星河月里体现得淋漓尽致,让人吃完一小块又想吃第二块,戳中久违的味蕾,停不了口。

  拖罗饼能用叉子叉着来吃,酥脆甘香的饼皮与丰富内涵的馅料如没能融为一体,就达不到这个效果。这非常考究制作者的手工技艺,更考究选料质量的把关。李辉就是一个严把质量关的制饼师傅。他说:制作拖罗饼馅料需配备70%的优质椰丝,他的企业一直从海南选购质量上乘的老椰子作馅。质优才能美味,宁愿少赚些也要制作出性价比让顾客满意的食品。

  走进星河月的制作车间,规范的管理让人赏心悦目,食得放心。工人穿着统一的红色工服,佩戴口罩和一次性手套制作放心食品,制饼工序既有传统手工,也有现代机器印模,流水线作业一环紧扣一环,人与机器完美组合。

  满室生饼香,百年永传承。传统工艺与时代文明碰撞出美食文化的火花,美味可口的星河月拖罗饼,愿你走得更远,赢得更多顾客舌尖上的青睐。

0 我要投稿
散文投稿 - 诗歌投稿(倾诉文学期待您的每一篇作品)[ 投稿指南 ]
网友点评 登录后发表评论,别人可从你的头像进入你的空间,让更多网友认识您!
查看所有评论
猜你喜欢

深度阅读

?在线投稿
?在线分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