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放:没有源头的河流

时间: 2024-02-24    阅读: 0 次    来源:倾诉文学
作者: 倾诉文学

  有一些土地,它无法被称作广阔,而只能被称作广大。江淮之间大片的丘陵岗地,就是广大的土地。广阔的土地上,天空因此高远,一只鸟的翅膀痕迹,会被它吸收和消解。而广大的土地,尤其是这丘陵,因为起伏、明晦、收放和透隐,它迫使天空时高时低,时阔时狭,因此,天空中鸟儿翅膀的痕迹,便随之起伏,明晦,收放和透隐。站在这大地上,一个人或许是一片影子,或许是一粒尘土;或许是一棵站立的树,或许是一片倒伏的草;或许是隐于地下的流水,或许是一片爬上山岗的水滴;或许是尘土中的星辰,或许是坟茔上的花朵;或许是那些被风吹走的名字,或许是被深埋在土地中的断碑。

  或许像长江、淮河一样奔涌,或许像栀子沟一样没有源头。

  的确,这是一条江淮之间没有源头的河流。广大的土地上,这样的河流也许会很多。但我只记得它——栀子沟。我曾沿着流水追寻,我希望能在丘陵的乱石与杂草之间,发现它细若游丝的源头。哪怕像一只蚯蚓一样细小,或者像一匹草叶一样狭窄。但那是源头!源头在广大的天空之下,再细小,再狭窄,它都蕴藏着生命原初的蓬勃与力量。

  然而,一直没有。我一直没有能寻到栀子沟的源头。童年和少年时代,我从我家的屋后出发,脚上沾着露水,跑过那些稻田,棉田和有稻桩的闲田,然后,我就听见栀子沟的流水声。声音有时明亮,是贴着草叶流淌的犹如孩童的欢快;有时低沉,是被过小的河道挤压所造成的困苦;有时,河水的声音仿佛跳出了河道,飘在空中,我就知道:河水带来了上游美好的消息。而更多的时候,河水紧贴着泥土,甚至被泥土拉拽着。河水行走在江淮之间的大地上,河水只是以水的形态,塑造着泥土、村庄和人的另一种形像。

  我问过亚先生:栀子沟的源头在哪?

  我也问过。问了九十年了。亚先生捻着白须。早年,他八十岁的时候,我看见他站在栀子沟边上,看流水,看流水中被风带走的青草。他嘴里唠叨着,但没人听清楚他唠叨什么。他看了很多年,至于看出了什么,包括他说了什么,没人知道。村庄里一代代的人如同云烟,站在栀子沟边的人,也如同云烟。甚至,包括沿流水寻找源头的我。我总在寻找的流水里,看见亚先生的影子。

  我所见到的栀子沟,长不过十里。在我们村庄边上这一段,最宽的地方是大塥。塥兼具蓄水和防洪。有一年大旱,江淮之间烈日高悬,大地上,土地焦裂。村庄上,所有人连同孩子的嘴唇都焦裂着。人们在栀子沟里挖水。浩浩荡荡的人群,日夜挖沟。河道里因此排列出无数的深井。焦裂的泥土在深夜慢慢变冷,头发丝般的清水,悄然渗出。第二天,那些水便滋润了村庄。人们说这是一条古老的河道。一条狭窄的古老的河道。也有人在深井中挖出了碎了的陶片。那上面有古朴的花纹,有人,有兽,有文字。人们把它再次埋进土里。没有人带它们回家。那些被流水覆盖了千百年的碎片,它们亦是江淮之间祖先的一部分。

  没有源头的河流,甚至是没有故事的河流,却是这广大的大地上最真实的河流。它是姓氏、图腾,是人的眼睛、手,它是植物的叶片、颜色,它是鸟儿的鸣叫、羽毛,它是野兽们的利齿、毛发……它更是大地上最微小却最丰富的血脉。

0 我要投稿
散文投稿 - 诗歌投稿(倾诉文学期待您的每一篇作品)[ 投稿指南 ]
网友点评 登录后发表评论,别人可从你的头像进入你的空间,让更多网友认识您!
查看所有评论
猜你喜欢

深度阅读

?在线投稿
?在线分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