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

时间: 2024-02-24    阅读: 0 次    来源:倾诉文学
作者: 倾诉文学

  近日和一位朋友聊天时他说:最近有一件很苦恼的事,因为单位领导借他学历高、头脑灵活、办事利索,把他当做“能”人,经常安排一些疑难杂事让他去处理,他不得不经常加班加点,不能按时下班,不能操持家务,不能陪妻子儿女过节假日。妻子儿女意见非常大,有时回家晚了还不让进门。针对朋友所面临的问题,我就“能者多劳”不妨探究一二。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说或常听到“能者多劳”这句话。“能者多劳”在汉语词汇里是褒义词,是赞扬一个人能力高,别人处理不了的事只能交给其办的意思。《庄子·列御寇》里这样说:“巧者劳而知(智)者忧,无能者无所忧,饱食而傲游。”“能者”由于能办事、会办事,工作质量好、效率高,领导用起来顺手,同事也经常找他帮忙,这样一来,“能者”自然就比一般人“多劳”些。

  其一,“多劳”是提升“能者”能力的主要途径。我们深知劳动是人类最好的启蒙老师之一,人们所掌握的很多知识都源于劳动。《论语》中有这么一则故事:春秋时期,有位官员问孔子的学生子贡:“圣人孔夫子为什么这么渊博,样样都会?”子贡回答:“那当然,老师是天生的圣人。”这段对话传到孔子那里后,他纠正道:“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意思是说我小时候出身贫贱,什么事情都做过,什么苦都吃过,所以懂得了世间的人情事理。印度哲学家j·c·库马拉帕曾说:“劳动之于提高才能的关系,就像食物之于人体的关系。”“劳”与“不劳”,“多劳”和“少劳”,是决定一个人能力强弱和作为大小的关键因素。在“劳”这个问题上的小小差异往往造成个人成长进步的巨大差别,有道是“闲者多庸,劳者多能。”

  “能者”只有通过多实践才能出成果。实践是提高能力素质的课堂和沃土,实践出真知。“纸上得来终觉浅”,只有躬身实践、只有经常“多劳”,才能比别人多出学习锻炼的时间,多出经受考验的机会,多出展示才干的舞台。这也是对多干活、多出力、多流汗的潜在回报。经历造就能力,一切成大功、立大业、做大事的“能者”无不是从“劳心”和“劳力”的艰苦中磨练出来、超越出来的。正如孟子所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然后“增益其所不能”。一个人要想成为“能者”,就必须经历“多劳”的辛勤与付出。“多劳”是实现“多能”的必要条件。事做得越多,就越能锻炼人,也就越会做事,久而久之就成为“能者”了。

  其二,“多劳”是检验“能者”才能的试金石。我们常常会遇到“能者多劳”的现象,“能者”因为会办事、能办事,工作能力强、工作素质高,工作效率快,这样以来,当重要任务来临时,无论领导还是同事往往第一时间想到推荐的都是那些“能者”,自然而然就会比一般人“多劳”。久而久之“能者”就把“多劳”当成一种提升自己的平台,检验自身能力的“试金石”,通过“多劳”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提升自身技能,使“能者”更“能”。所以说能力的提高必须建立在反复实践,不断学习的基础上,“能者”要学会借助“多劳”这样一个平台努力提升自己各项技能和自身素质,有些事情只有经历了才会真正长见识、长技能,所以“多劳者”千万不能因“多劳”而怨天怨地,前功尽弃。

  其三,勿让“能者多劳”变成“不能者”不劳或少劳的遮羞布。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往往会出现两种极端现象,一种是“能者”常常会因任务分配不均而产生抵触抱怨情绪,对领导产生看法,工作效率就会降低,工作成效就会大打折扣,而“不能者”认为能干者就让他多干,自己可以不管不顾,进一步放纵了自己的懒惰思维。“不多劳者”也未必是一件好事,千万不能因为自己少干了一点,多偷了一点懒就沾沾自喜,轻松惬意,以为自己占了多大便宜,长此以往按这种思维定势,自己的能力不但没有提高,反而原有的本事能力就会荒废。最终导致两者差距会越来越大,形成恶性循环,两极分化。

  其四,用辩证统一的思维认知“能者多劳”的本质。“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在看待“劳”与“能”的关系上,应该清醒的认识到有时候“劳者”也未必“多能”,其原因很大程度上在于“劳者”的心态不平、学力不强。鉴于此在承担一些繁重工作事务时,第一反应是推脱逃避,导致惯性地拈轻怕重,即使承担了也是心不甘、情不愿,干起活来态度很消极、不高兴,畏难情绪相伴始终。抱持这样的心态,再好的锻炼、成功机遇都会滑过。或者担任繁难工作时,也是“有手无心”,循规蹈矩,只求完成任务,不去想有没有更巧妙的解决办法和途径,优化程序整合环节,在效果上出新出彩。所以说“能者”需要通过“多劳”迈向更高的平台,“不能者”更需要“多劳”,不让自身原有的本事荒废,向“能者”迎头赶上,这样才不会被社会淘汰。

  其五,勿把“能者多劳”当成鞭打“快牛”的坑。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听到很多人在推卸责任时,都会说一句“能者多劳”,顺其自然的将本应属于自己的工作推卸到别人的身上,这个理由表面上看起来是没有问题,但却经不起认真的推敲。站在“能者”的角度去想,难道能力越高所要承担的工作就越多吗,甚至有的时候这份工作本不应自己承担,如果将能力与需要背负的劳动相挂钩,这些超额的工作负担是不是会让本有心努力上进的人对于高水平望而却步。站在“无能者”的角度,变成“能者”意味着更多的劳动,相同的条件下,会鼓励“无能者”继续碌碌无为。

  总之,我认为,工作中团队协作非常重要,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主观能动性,让其各显所长,而不应该将所有的稻草都压在“能者”身上,也不能把“能者多劳”变成“能者”不可选择的“坑”。

0 我要投稿
散文投稿 - 诗歌投稿(倾诉文学期待您的每一篇作品)[ 投稿指南 ]
网友点评 登录后发表评论,别人可从你的头像进入你的空间,让更多网友认识您!
查看所有评论
猜你喜欢

深度阅读

?在线投稿
?在线分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