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未知

时间: 2024-03-11    阅读: 0 次    来源:倾诉文学
作者: 倾诉文学

赞比亚的玛丽尤肯达修女的质问是关注当下的同情弱者的人文情怀,施图林格博士的回答代表关注未来、开拓创新的科学精神。我们往往关注已发生的而忽视对未知的探索。5an倾诉文学

20世纪40年代欧洲各种传染病横行,猩红热、白喉、脑膜炎等疾病夺去无数人的生命。亚历山大弗莱明在一次偶然间发现了青霉素这种药物,对于治疗欧洲传染病有极大的作用。但是提取的过程却颇为麻烦。为了治疗人们的传染病,弗莱明并没有放弃对青霉素研究,而是创新性地培养这种有生命价值的药物,最终得到突破性的进展。弗莱明的成功不仅依赖于他救治社会的人文情怀,关键在于他将对于世人的关注转移到研究救治方法的科学实验上来。一味的悲天悯人,表达自己对天灾的仇恨和对同胞的怜悯并不能有实质性的帮助。相反,弗莱明将自己的注意力转移到如何解决上,通过不懈的努力研制出新药。在这个艰难的过程中,弗莱明并没有墨守成规地用传统的方法,而是突破性地找出新方法。人文情怀为他指明自己的研究方向,而创新的科学精神则为他铺就成功的道路,带给世人一片光明。5an倾诉文学

科学发展的内在动力是人们对未知的好奇心。立足于实践经验总结的中国传统艺术并未产生波澜壮阔的影响;相对之下,只在阐释神学的西方文化却在质疑和求证中掀开世界观在科学的序幕。可见,对未知的好奇追问促进人类思维方式的成熟。5an倾诉文学

20世纪50年代,剑桥的两个学生经常在本尼特街上的老鹰酒吧吃午餐。1953年的一天,其中一个名叫克里克的学生冲进酒吧,宣布我们已经发现了生命的秘密。不过另一个学生沃森觉得这样说为时尚早。而1962年这两个学生获得了诺贝尔医学奖。克里克和沃森的严谨的态度慎重对待科学研究,探索生命的奥秘,提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科学研究。他们对DNA的发现,使人类对生命结构的认识更进一步,为日后人们认识并治疗各种疾病提供了理论基础。使他们对未知的好奇和尊重带来了生命的新的定义。无独有偶,艾萨克牛顿17岁入三一学院。在他27岁时他的老师将教授教职让给了他,因为老师认为学生的能力比自己的强。老师并不能预测牛顿日后辉煌的成就,但因为对未知的尊重,对科学的尊重,他为学生提供了宝贵的学习研究机会,他的眼观放在了未来。5an倾诉文学

爱迪生一生专利发明三千多项:电灯、电报机、、、他将人类社会带入一个崭新的时代,社会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的科学创新成果不仅促进人类生活的进步,更直接影响了人类文明的发展。日新月异的世界无一不昭示着科学带给这个时代的震撼,叩开科学的大门的人类在对未知的摸索和实践中逐渐填充了人类思维的空白,促进人类自我认识能力的进步。未知指引人们的是通向科学的光明之路。5an倾诉文学

认识未来,并不是凭空猜测与臆造,而是通过理性的判断与严谨的研究对未来的探索。科学的发展需要未知的力量,幸福的生活也需要对未知的正确认识和方向。5an倾诉文学

一个人想甩掉自己的影子,大树下歇息的老者劝他停下来歇歇,影子自然就甩掉了。那人不听,狂奔而死。人在旅途,最怕在迷惘中疲于奔波。对未知的事物的认识本就存在错误,失去正确的方向,却仍一心一意向前疾行。南辕北辙的前方遥不可及,身心俱疲却已离真理越来越远。一味的勤学苦练未必是好事,找准正确的方向和正确的捷径才能事倍功半。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成大事者靠的不是苦干,而是在对未知了透彻下钻研简便的方法。生活中许多人为未来而彷徨而劳累,不如停下歇歇,重新理解未知的定义,调整心态,轻装上路。5an倾诉文学

我们需要关注当下的济世情怀,却不是执着于事实不肯放眼未来;我们需要对弱者的同情,却不是一味奉献,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或许我们更需要的是一种理性的情感,一种对未知的尊重来指挥我们立足于当下而展望未来。5an倾诉文学

0 我要投稿
散文投稿 - 诗歌投稿(倾诉文学期待您的每一篇作品)[ 投稿指南 ]
网友点评 登录后发表评论,别人可从你的头像进入你的空间,让更多网友认识您!
查看所有评论
猜你喜欢

深度阅读

?在线投稿
?在线分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