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差异的散文

时间: 2024-03-02    阅读: 0 次    来源:倾诉文学
作者: 倾诉文学

  差异来自不同,不同能带来个性。关于差异的散文有哪些呢?下面小编为你整理了关于差异的散文篇,希望你们喜欢!rCY倾诉文学

  关于差异的散文篇1:差异

  在去上班的路上,路过一个小区,那里起码有一二十个两岁以下的孩子在玩耍,像个游乐园。一个年轻的母亲抱着她可爱的儿子蹲在过道上,她想让那个胖乎乎的宝贝就地解决大小便。当孩子的大便顺利地落在了人行道时,那位妈妈的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她给孩子擦完屁股,用纸盖住大便,收拾好孩子的推车、玩具后,毫不犹豫地离开了。rCY倾诉文学

  快到公司了。公司门口也有一小片草地,远远地就看见一个个子高高的外国人牵着一条狗在草地上溜达,他手上拿着一个白色的塑料袋。那是个年轻的小伙子,长得挺帅气的。他的狗翘起了后腿,很快解决了它体内的垃圾。小伙子立刻弯下腰,像捡一串钥匙一样,用塑料袋包起了小狗的粪便,再牵着小狗离开了。rCY倾诉文学

  一外国朋友说他对中国的某些现象很费解:“有次吃饭,同席的是北大一教授。该教授说,你们美国人没文化,不像咱中国人文化底蕴深厚。说完,他‘哼哈’一声,一口浓痰似飞弹般射向餐桌下……”他问我,这样的人在中国是少数还是多数?”我说应该是少数吧。“是吗?”他用一种怀疑的又有点挑衅的眼光看着我,“那满大街的垃圾是怎么来的?”rCY倾诉文学

  我哑然……rCY倾诉文学

  关于差异的散文篇2:对比

  又是一个丰收的年份,望着一家家堆如小山头的玉米棒子,一时间,我父亲是感概万分。rCY倾诉文学

  他说“过去一个生产队一年收的玉米棒子都还没有现在一家人的多呢?rCY倾诉文学

  我们村子属于城边村,田呢,早就被什么牛村长马村长卖完了了,所以现在没有稻谷可收,不过,在土地刚刚下放的时候,稻谷却是有的。rCY倾诉文学

  我依稀记得,我们这个村子在生产队时期栽着那么多田地,那么多人一年四季从不歇息、不间断地在田地里忙、地里苦,可是老百姓还是吃不饱。rCY倾诉文学

  生产队时期,每天天都还没有亮,那个结巴队长就在那个烂广播里大喊大叫,出工了、出工了。就连大年三十的那天,那个结巴队长都还要叫去铲火土。那个时候,大家的衣服差不多都是披片挂片的,单薄的躯体、单薄的衣服,在萧萧寒风中一个个都冷得瑟瑟发抖。rCY倾诉文学

  那个结巴队长,每一年的初大一就派工啦。我父亲说,那个时候在结了冰的水田里做埂子,当做完埂子从水田里爬起来的时候,一个个手脚冻的发麻,就连路都不会走了,我父亲的关节炎就是那个时候得的。rCY倾诉文学

  到了栽秧和春秋收割的季节,全队就是一夜到亮的做,没有灯光,就用马灯照着搞夜战,而拔稻秧则黑摸着拔。rCY倾诉文学

  其实,对于象我父亲这样成分不好的人家的子弟来说,农闲时候和农忙的时候都差不了多少,几乎都是白天连着夜晚,农闲就给他们派民工,修水库,挖公路,挖大沟,搞人海战术去了。rCY倾诉文学

  可是到了年底分粮食,每一个人才分得一百来斤(市秤)带水的稻谷,而每一家人每一年分的玉米包包也只不过是一个人轻轻松松就挑回家了。那个结巴队长还是经常在大会上自我表成绩,说是:“要是不得我喊着叫着,只怕连这点都分不得。”rCY倾诉文学

  过去,有结巴队长的领导,每一家分的玉米包子只能是人挑。而现在没有了结巴队长的领导,用他的话说就是没有他喊着叫着,家家户户的玉米包子反倒是生产队时期的分得的几个倍,都需要用车拉啦。rCY倾诉文学

  我还是依稀记得,我们这里的一亩田,过去才收四挑稻谷,现在一公田就收四挑(一亩等于三公)。过去,人们是在是草棵棵里找粮食。现在,每一家的田地里你是只见粮食不见草。rCY倾诉文学

  其实,道理很简单,过去,人们总是出工不愿意出力。你看过去的一些生产画面,你不要看那些人山人海、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有多热闹,多诱人,你只要仔仔细细地看,就能够看出名堂和道道来了。你看锄头举过头顶的有几个人。你不要看那一个跟着一个的就如同蚂蚁一样多的人在挑土,其实你看他们框框里实际装的土有多少份量,你心里就数了。你再看他们,做着活的人们一个个望着你笑盈盈的,那么轻松啊,就连额头上都没有冒半点汗,那象干农活的样子,就和我们现在的作秀差不多。如果你干过农活就知道,农活有多累啊,能够象画面上那么轻松,有时间对着你笑。rCY倾诉文学

  我母亲还说,在大跃进时期,我们这里曾经出现过一天晚上薅60亩田稻谷草的先进事迹呢,其实她参加过,原来是一个人提着马灯在田埂上走,而其一群人在田里手拉着手的走,这就是当时一天晚上薅60亩田稻谷草的的情景。rCY倾诉文学

  现在,有人说过去很公平,没有特权。可是,就拿我们村说,生产队时期,那些个队干部每一家都是超生游击队,每一家的娃儿都是七、八个,队干部本身不参加劳动,他们的家属也只是在家带带孩子。可是每一年他们不仅有救济款、返销粮吃,还分得着储备粮,而且每一年都要照顾他们几千个工分,任凭你家有多少强劳动力的工分加起来也没有任何一家的干部多啊。因此,无论是按照人头分口粮还是按照工分分口粮,你都比不过人家。所以每一年杀大猪的都是队干部,能够盖大房子的也是队干部。rCY倾诉文学

  我父亲叹道,那个时候,老百姓心里不平衡啊,所以除了卡任务,人们都是出工不出力,因为大家心里都觉得是给队干部养娃娃。我只是记得那个时候我们这里私底下流传着一句话叫“大寨活慢慢磨”。反正大家也吃不饱,没有力气干活。rCY倾诉文学

  不过,至今,我父亲还有一个问题弄不明白。其实,我也弄不明白,那就是生产队时期,稻谷一收上场,第一场稻谷才晒干。我们村子就开始上交公粮了,每天马车来马车去的拉公粮去交,不仅要上交公粮,而且还有余粮要交。当然分给社员的就没有那么干了,有的还是出牙稻谷,因为晒谷子并不是每一天都是晴天啊。rCY倾诉文学

  可是那个时候,市场上还是没有粮食卖,而现在人口比过去多得多了,每一个村子都不用交公粮了,而且国家还发给一些余粮补助,可是市场上的粮食却卖不完,那个时候的粮食都去哪里了。rCY倾诉文学

  今天,对于那个时期当过队干部的人来说,他们还会怀念那个时代,所以经常念叨,贫下中农爱贫穷,因为越穷越光荣。而对于广大老百姓人来说,他们说的是:“幸福不忘邓小平。”rCY倾诉文学

  不过,对于这个问题,我也曾经问过当时没有当过队干部的一些上了年纪的老人,他们会说还是现在好,最起码碗里的那几颗饭不会说没有,虽然说穿的没有多好,但最起码不用再穿补丁压补丁的衣服了。rCY倾诉文学

  关于差异的散文篇3:两个家族的文化差异

  快过春节了.中国人习俗请春桌.团年.我先走我大姐夫家.他是国家公务人员.特别客气.他给我印象是.无论是富亲戚穷亲戚都一事同人.或对家境不怎么好的亲戚还要特别多上心些.这样不会感觉到小瞧人.越是弱小群体越是对许多小结敏感.特别脆弱.这也是人类的致命弱点.高人和矮人站在一起的心里阻碍.你看主持人遇上此情况就会蹬下来.与矮个交流.这样减轻了矮人的心里负担.也凸显出了主持人的人格魅力.和文化素质.有文化有素质处事就不一样.给人感觉不到距离.感觉到自在。rCY倾诉文学

  最主要一点.用姐姐的话说.对自己父母不好的人.这种人不值得人尊重.后话没说出来.不值得交往.这种无情无意.忘恩负义的人.迟早会变成东郭先生和狼.你去了她会热情的接待.你要求她办的事.她找一些理由推脱.碰上一两次壁.你会自然而然.知趣的不在打她的主意.这叫聪明人处事.防范于未然.不知哪个聪明人说过一句:不能泛交朋友.交友也得择友而交.此话不无道理.不要认为他是你的兄弟姐妹.或舅子老表.你就一未的包容纵容、或深交、这样会迟早把你拖下水、害人害己,亲不能不分原则、没有一个标准、我最大的一个误区是,坏人都是外人,不沾亲不代故,沾亲带故都是好人,你把他当亲人,他不一定把你当亲人,往往生活中许多事,千防万防,家贼难防,为什么?···……rCY倾诉文学

  在姐夫家,没有人劝酒,姐夫会拿出迎接上等贵宾客 的好酒,首先申明,随意,酒尽量、大家是亲戚就不要客气,吃好,用好、喝好、不疏、不腻温心体贴、最让感动的是今年我在上海搞了点投资,想把房子卖了、想不到今年房价疲软,资金无法到位、姐夫把自己房子作了抵押付了上海余款, 我又没有请他帮忙、只是我刚回来在他家吃饭.姐夫了解一下我在上海的情况.我不是说他给我借了钱,我就说他好.你在伟大我也应该向姐夫商量商量.或支会一声.而且是把自己的住房抵押给银行.请问:有几人做得到.包括我在内也无法做到.姐夫这个人非常讲原则的.大概他从事的职业有关、我大概要夸到我了.我这人本实不大.能知好坏.也知道知恩图报.我们小老百姓.大道理不懂.但知道重的是一个信誉 !!rCY倾诉文学

  我自己的父母家庭.我们兄弟姐妹六姊妹.六姊妹又各安了一个家.又是六个.六个各家在养一个小孩.这样一变二.二变三.变变变.变到了一大家子.人们眼里看见这一大家子.儿孙满堂.其乐融融.大块吃肉.大碗喝酒.每一次聚汇劝酒劝得特痴.不喝是瞧不起.有钱了.全是一些挖古脑水的话.不把你灌醉不罢休.看是在劝人喝酒.倒象在报仇.醉不死你.毒死你.结果怎样呢?打肚皮关司的.借酒撒疯的 .争山争田争边边角角的.盘算着老业的.为你有一次疏忽没向他打招呼.他说你又装大了.唉.这些渣渣草草.头都搅大了.你说这两个为什么家族差别如此之大呢?rCY倾诉文学

  这到底为什么?都是爹妈生的.都是兄弟姐妹.姐夫他又是一个家族.他们家与我们家有天然之别.我在我们家感觉不到一点亲情.我想学我姐夫诚心诚意对待我的家族.总是使得其反.这到错在哪里呢?我百思不得其解.我想问题还是出在我自己身上的. 没有识人的本领.感情泛用.没有因人.施情.所以.才招来许多烦人事.我在想.我要是是法官.我家亲戚犯了法.我会放了他.我自己因为一个亲.自己丢了官还身陷牢狱.这就叫浑浊不清.亲大于一切的左倾路线.rCY倾诉文学

  活了大半辈子.在两个家族吃饭才醒悟.此生也算没白来rCY倾诉文学

  
看了“关于差异的散文"的人还看过:rCY倾诉文学

1.不同人的手散文rCY倾诉文学

2.比较励志的经典美文摘抄3篇rCY倾诉文学

3.关于初到大学的散文rCY倾诉文学

4.励志主题的散文rCY倾诉文学

5.品味名家精美散文rCY倾诉文学

0 我要投稿
散文投稿 - 诗歌投稿(倾诉文学期待您的每一篇作品)[ 投稿指南 ]
网友点评 登录后发表评论,别人可从你的头像进入你的空间,让更多网友认识您!
查看所有评论
猜你喜欢

深度阅读

?在线投稿
?在线分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