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你溪山一叶舟

时间: 2024-02-25    阅读: 0 次    来源:倾诉文学
作者: 倾诉文学

  你若来江南宜兴,除了一把紫砂壶,我更愿意赠你一叶小舟。ZNG倾诉文学

  清泉石上流。宜兴的涓涓山溪水,从皖南伍堰、天目山余脉、茅山东麓,追寻着石缝、石洞、石涧逶迤流淌。山秀芙蓉,溪明罨画,真游洞穴沧波下,汩汩山溪水,最后叮叮咚咚汇入荆溪,无所滞地织成泽被万物的水网。太湖就是由汤汤荆溪水和浙北的苕溪水汇聚形成,谚语云:无苕无荆,太湖长竹笋。ZNG倾诉文学

  王蒙先生说,“宜兴融汇了吴、越、楚和中原文化,宜兴人的山水有一种特别的韵味在里面。”有了一叶小舟,便可以走笔划桨逆流而上,边咀嚼边陶醉。ZNG倾诉文学

  一叶小舟离岸行水,始发点可选在乡贤吴冠中先生所说的——寻找鲁迅的土壤、寻找回忆中童年的梦境、寻找“社戏”的那个河埠头。ZNG倾诉文学

  如是,你迎面就能遇到那叶孤舟,它穿过了浩渺的太湖,它划破了五指河的月亮,伫立船头衣袂飘飘的俊男美女,正是陶朱公范蠡和佳人西施。ZNG倾诉文学

  而比西施还要美的,或许是那个西氿畔的浣纱女,她义救伍子胥,从容投河的身姿端的美艳绝伦。ZNG倾诉文学

  想知道画乡“鹅溪”在哪里吗?顺溪泛舟北上,入蒲玕荡,一水中分,东为安乐山。安乐山山石居然是黑色的。画乡才子钱松喦先生画安乐山,每一点,即是一块石头,用无数的墨点,表现无数的黑色石块。ZNG倾诉文学

  滆湖边的养鹅墩自然不能绕过。二十二而寡的史太夫人,白天揭竿养鹅,夜晚青灯黄卷,寠居课子。史太夫人养育的儿孙,基本个个成才。她亲手把教的长孙蒋堂,是北宋时宜兴的第一位进士;她的三十个曾孙,有十多位高中进士,位居朝廷高官,其中就有那个把苏东坡引来宜兴的蒋之奇。史太夫人在养鹅墩上创造了教书育人的奇迹,励志的身影,始终高高在望。ZNG倾诉文学

  一座桥。那座弓背一样高耸的石拱桥,两堍牵挂着狭窄悠长的小巷;街巷的麻石,早已被足底磨得光可鉴人,氤氲江南水乡固有的湿润;墙角边石缝里,镶嵌着薄薄的软软的绿茸茸的苔藓。哪家顽皮的小孩,咿呀一声推开临街的木门,爬过高高的门槛,跑到了烟火味浓重的嘈杂里。孩子许是垂涎大街上那家“王复茂”,六大六小、八大八小的整鸭席、鱼皮席、鱼翅席,或别家小号的菜花痴虎、桃花菌、雁来蕈吧。匆匆的,脚下一滑仆倒在地,被麻石板碰得鼻青脸肿额头起胞,哇啦哇啦泪如雨下。隔壁的叔婶或对门的大爷大妈见了哈哈大笑,然后俏皮地对着孩子开玩笑,“伲个皮撒精,一个浪鼓轮,跌出个紫凸碌块哦。”ZNG倾诉文学

  “紫凸碌块”就是孩子头上磕出的那个胞。这些方言的表述,拗口得着实有些夸张,少了所谓的吴侬软语,矛盾却不困顿。王蒙先生果然没有说错。太湖西岸的宜兴,与太湖东北的苏锡,与太湖以南的湖杭,是有所异的。楚霸王避仇吴中,就是以阳羡宜兴之地为中心的江东。垓下兵败后无颜见江东父老,“江东父老”,也正是金人口中哇呀呀叫骂的那些“小南蛮”。“小南蛮”绝非浪得虚名,后来筑一条“岳堤”助岳飞痛杀金兵,算是出了口蛮气。ZNG倾诉文学

  又一座桥。此桥名叫万石桥,万石,便成一方沃野水土的地名了。分明渔歌方欸乃的水灵,何故万石自嶙峋的雄奇?无山无石的万石,一直笼罩名不副实的疑云。那几个在万石桥堍因陋就简办大理石厂的万石人,他们的出发点很原始,就是挣钱致富。他们绝没有想过,要为万石正名;也绝没有想到,他们能为万石正名。眼下的万石有了全国闻名的石材市场,石头吞吐量已然惊人。车水马龙的繁盛气势,当年担万石建万石桥的孝侯爷周处若见了,也要自叹弗如。万石桥,远远超越了便利河流两岸稼穑与往来的功能,石头集散的纽带桥梁,正借石之名、以石为媒,驼载无限善意,诚聚天下客。整个万石成了一座桥,斑斓丰沛的石头从四面八方迢递而来,歇歇脚,洗洗脸,整整形,又分散至不同经纬度的四面八方,点缀大楼广厦,扮靓小户居家。水乡万石,当真有了千千万万的石头,万石人的腰板比山石还硬朗。ZNG倾诉文学

  在宜兴,水与石交融的奇迹毕竟还看洞天。悬空的飞瀑,萦绕的溪流,早已不是稀奇事,善卷洞里的石河怕是最有名的。山腹里的静缓低语、弯曲潜流,有人说那是“宝石花”仙境。你可能会听闻另有一个比喻,玲珑剔透的阳羡茶是子女,紫砂壶是茶之母,金沙泉是茶之父。原来,紧紧拥抱茶壶与茶叶的,就是那一泓清泉水。ZNG倾诉文学

  逆水溯源,便至张渚、西渚,那已是层岭叠嶂的山区。渚,意指一户水上人家、渔家。本是水中一片小洲,怎么就散落在了群山中?江苏著名作家范小青,把同处山区的湖?,定义为“在水开始的地方”。三点水加个父字,真的可以望文生义说成水的父亲,水的源头。迎风涌动的竹海,阳光下绵延的茶洲,都在深情告白:没有水的滋润,何来漫天碧透。ZNG倾诉文学

  登顶更惊觉,岗若伏龙的山区,就像水乡人无中生有出万石,留恋着三江雄阔、五湖腴表的豪迈。云湖、阳羡湖,龙珠水库、桃花水库,还有铜官山顶高峡出平湖的天池,让清泉石上流的潺响,变成了清泉石上留的娴静。山里人也是豁出去了,不开矿、少开厂,终是守住了青山绿水做宝藏。ZNG倾诉文学

  凭栏遥望,溪山对映,雾霭缭绕;临水而坐,烫壶煮茶,情不自禁默念古诗句“义兴山水甲东南”。心里泛起一丝感激,早有清人陈鸿寿挥毫泼墨,站在法藏寺远眺氿色与山色,把百多年前宜兴山明水秀的清丽保留了下来。暮云春树了无思念,惟有诗情画意,宜兴躺在山水盆景中。ZNG倾诉文学

  盆景,突发的灵感。真把宜兴做成一只雅致的山水盆景,定然很迷人。一边是高低起伏的山峦,披覆着苍翠的竹林,碧绿的茶洲,有溶洞掩藏其间,闪烁神秘的光芒;一边是无垠的平畴,交织密集的水网,小桥流水人家烟雨江南。在山脚,点缀火红色的龙窑和茶壶,整个盆景就有了亮点;在城边,嵌上三颗珍珠,东氿西氿和团氿,足以点睛。若有可能,还要在山石上歇两只漂亮的蝴蝶,梁祝化蝶的故事,毕竟很唯美……奇境天开,山重水复,磅礴郁积之地多畸,小小盆景难以承载,不妨刻意留白。然须泊一叶小舟。一叶小舟划过,郁郁层峦夹岸青,春溪流水去无声,处处都是走笔的驿站了。ZNG倾诉文学

  山溪荡轻舟,小舟上的你,脑海里定然是起了涟漪的。万般风韵皆有神,王蒙先生所说的宜兴人的山水有一种特别的韵味,那种散淡、随和,生命的气息弥漫在山水与人们的心里,果真有些道理。意犹未尽时,必须去访一访那棵东坡海棠。ZNG倾诉文学

  苏东坡先生对江南宜兴来说,是矗立在溪山之间的一个制高点。只一句“买田阳羡吾将老,从初只为溪山好。”让宜兴人所得到的宽慰,就绝不逊于“大江东去浪淘尽”的豪情。东坡先生在宜兴买田置地,还把外甥女嫁给了宜兴人单锡,后来又两次写信给皇帝,乞求终老于常州府宜兴县。像苏东坡那样真心深爱江南,甚至把身家性命赋予宜兴的传世文豪,千古唯此一人。ZNG倾诉文学

  东坡先生客居宜兴得到的待遇也是不错,那些看似相互成全的精神财富,其实是宜兴人对他的热爱。宜兴人对东坡,简直是好到顶礼膜拜,他说蠡河边上的独山,与他家乡的山很像,不过随口一句“此山似蜀”,当地人立马就把独山改名成蜀山;早年东坡留下的草堂,其实就是几间东倒西歪的茅屋,宜兴人连一根稻草都保留着,后来将其改建为白墙黑瓦、器宇轩昂的东坡书院……ZNG倾诉文学

  那棵东坡海棠,就似东坡先生的形象化身。我的心田是长着一棵海棠的。小时候听大人们说,春暖花开的时候,站到高处,踮起脚尖,手搭凉棚,朝西南方凝望,就依稀可见红艳艳、白皑皑的海棠花了。后来念了书又慢慢知道,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东坡,他与宜兴是有着不解缘分,有些人与事真的就发生在我身边。应笑我多情,华发早生时,终于是彻底弄清了,离我生活的村落直线距离不足两千米的地方有个老闸口,以前叫永定里,那里真的有一棵海棠树、一个海棠园。一棵东坡先生从四川带来亲植的、送给好友邵民瞻的西府海棠树,满院红绡,半缕绛雪,几丝艳冶成围,那些美丽的海棠花,已经开过九百多个春天了。东坡先生对这件传递友情的作品很是上心,专门写了一首诗:“东风嫋嫋泛崇光,香雾空濛月转廊。只恐深夜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ZNG倾诉文学

  按理,东坡先生与宜兴同榜进士蒋之奇,算是最早认识的。对,就是那个在滆湖边养鹅墩苦读成才的蒋之奇,他有《滆湖养鹅墩》一诗留世:“凌风泛浪白于云,野放湖中晓至昏。一举招旗毕来集,至今人号养鹅墩。”俊逸挥洒、热情奔放的蒋之奇是邀请东坡先生来宜兴的第一人,他们两人的友谊一直保持到终老。所以,在养鹅墩栽一棵西府海棠树,也合情理、也配成为佳话吧?再者,在“水开始的地方”宜兴湖?,有单锡、单鄂兄弟是东坡先生的亲友,哥哥单锡成了东坡的外甥女婿不说,弟弟单鄂更是为东坡先生爱惜。单鄂中了进士却不愿做官。东坡先生后来不再劝说单鄂做官,因为他发现单鄂的志向比入仕更高洁。单鄂满眼洪灾的磨难,满怀整治太湖流域水患的壮志。一个行囊,一包干粮,一叶扁舟,一影孤身,绕茫茫三万六千顷太湖辗转了30多年;一沟一渠,一涧一壑,一河一浜,一堤一坝,均究其详,了然于心。他把西自长江伍堰,东至吴江入海比作人的身躯,伍堰是首,荆溪是咽喉,湖边百渎是心脏,震泽(太湖古称)是腹部,吴江是足。众发之水自头顶下,来沃其口,吴江筑岸缚其足,则咽塞腹满而气绝。一本呕心沥血的《吴中水利书》,东坡先生推崇备至,写了《进单锷吴中水利书》,具疏代奏,伏候敕旨。虽无下文,但已倾心。所以,在“水开始的地方”载一棵西府海棠树,也合情理、也配成为佳话吧?ZNG倾诉文学

  那个邵民瞻何许人也?偏偏受到东坡先生的青睐有加。厌倦仕途的邵民瞻,出身宜兴望族,是个潇洒倜傥的士子,最关键的,他是东坡先生的正宗铁杆粉丝。他对东坡先生的仰慕和钦佩,真挚的程度非常非常高。他东奔西走为东坡先生在滆湖岸边塘头村买得田庄;他为了东坡先生免遭文字案,毅然改邵氏宗祠为“天远堂”;东坡先生被贬后北归到宜兴,因为“禁锢党人”,一般的人都疏远东坡,只有邵民瞻不稍畏避,晨夕陪伴左右,十足的患难见真情。也许,东坡先生内心中已经无数次的给了邵民瞻一个称号:君子。宜兴人一直不敢沾沾自喜的是,东坡先生除了赐予宜兴那句经典的“买田阳羡吾将老,从初只为溪山好”广告词,却很少提及东坡先生由衷喜爱宜兴这片土地,还说了另一句:“眷此帮多君子也。”ZNG倾诉文学

  从邵民瞻到海棠树,再到东坡先生,其间产生了一种由偶然到必然的因果联系。这种因果联系,假若可以用普世的概念来定义,那就是“君子之交”。此刻蓦然回望,你也许就释然了。太湖之滨的山水真有那么好吗?即便是真的那么好,宜兴的溪山也未必是全国第一啊。而东坡先生游历四方,好地方好风景见得太多太多,为什么他独独留恋这里?想来是这里有他可以托付生死的朋友……此地人厚道,不趋炎附势,无论他宦海沉浮,这里的山水都向他伸出温柔的双臂。ZNG倾诉文学

  心有灵犀的相互抵达,是一种至高境界。东坡先生用“眷此帮多君子”这句话表露他和宜兴人之间的惺惺相惜。文脉厚重,民风敦良,造就了一代又一代宜兴人。知书知礼知君子,轻轻翻开历史文化的包浆,里面的骨子和血肉是鲜活相连的,有些传承是生生不息的。于是,你愿意泊舟海棠树下,看,画楼东畔,天远夕阳多,海棠依旧;等,坡翁策杖来归,挽一壶提梁与你笑谈,当年他来宜兴时,舟入荆溪,意思豁然,如惬平生之欲……ZNG倾诉文学

  你终将不虚此行。ZNG倾诉文学

0 我要投稿
散文投稿 - 诗歌投稿(倾诉文学期待您的每一篇作品)[ 投稿指南 ]
网友点评 登录后发表评论,别人可从你的头像进入你的空间,让更多网友认识您!
查看所有评论
猜你喜欢

深度阅读

?在线投稿
?在线分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