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时间: 2024-02-25    阅读: 0 次    来源:倾诉文学
作者: 倾诉文学

  前几天整理书柜时,发现书柜里有一件旧物,那是父亲留下的算盘。这只算盘在我的书柜里静静地躺了二十多年无人问津。我拿起算盘轻轻地拭去木框上的尘埃,木框上显出歪歪斜斜的几个珠算符号,仔细看看猛然想起那是我上小学时用小刀在上面刻的,顿时围绕这只算盘的记忆逐渐在我的脑海里泛起。Cbs倾诉文学

  听故事猜迷语大概是许多人童年时常有之事。我童年时有个习惯,在晚上睡觉前常常会缠着妈妈讲故事猜迷语。记得妈妈给我猜的迷语中有迷面为“四角方方一圈墙,中间养的猪和羊。”要求猜一常用物件。我想到猪圈羊圈,那两间屋子是方的,可是能猜什么呢?想着想着就睡着了。到了第二天醒来再想,还是猜不出到底是什么。到中午的时候我缠着妈妈要答案,妈妈说“想想你父亲算帐时拨着发出啪啪声音的是什么?”哦,这才理解原来那“猪”是算盘珠的“珠”。我知道了这个谜底是算盘。Cbs倾诉文学

  在我父亲十三岁那年,我父亲的父亲,也就是我的爷爷去世,我的父亲便不再上私塾读书,按照后来的说法有了相当于高小的文化,在识字的同时也学会了珠算和写毛笔字。我的父亲在上私塾时买了算盘,这算盘跟着父亲走过了一生。父亲生前直到年近八十岁时抄写经文还是用毛笔写小楷,那字虽不出众,但也清晰工整美观,家里的日常开销还是用算盘在计算,一生没有使用过电子计算器。印象最深的是每年养蚕到卖蚕茧时,总会看到父亲用算盘在计算,多少斤蚕茧,多少钱一斤,应收多少钱,那算盘打得啪啪响,这个时候是父亲展示珠算技巧和收获养蚕丰收最开心的时候。Cbs倾诉文学

  乡村人家种地卖粮卖菜卖猪羊鸡鸭价钱算得清楚,有些庄稼人不会算数,遇有买卖总要请村里会算帐的人帮忙算个帐。听奶奶说,我父亲上私塾刚学珠算时遇有买卖时自己算帐,起初那算盘打得结结巴巴。到了农闲时就按照先生教的练习打算盘,慢慢地打算盘就熟练了,应了那句俗话熟能生巧。Cbs倾诉文学

  在解放初期,农村扫盲运动时村里办起了珠算班,请来了我家一位远房亲戚邹先生教珠算。我大哥带着父亲的算盘和村里的几个年轻人一起学习珠算。邹先生在旧社会做私塾老师,靠教书吃饭口才了得方法得当,村里的年轻人跟着邹先生学珠算很是开心又用心,这个学习班里走出了三位村会计和记工员。那时候学习全靠业余时间,白天劳动晚上补习。Cbs倾诉文学

  邹先生有时候在晚上会和大家讲故事,帮大家打发时间。邹先生讲过的那个搓绳的故事,至今在村里传诵。话说冬天农闲时地主家要找位长工,王小二前去应聘。地主问王小二会哪些农活?会不会搓绳?王小二回地主说:挑担、挖沟、犁田、播种、插秧样样会,搓绳最拿手,一早上就能搓“三桶带一缸”草绳。地主心想这么能干啊,就聘了王小二。王小二住进了地主家,正逢秋收后农闲王小二无多少事可干。一晃几个月过去了,地主要王小二搓绳。一天早晨老妈子和王小二吵起来了,地主问吵什么啊?你搓的绳呢?王小二说完成了“三桶带一缸”。地主问在哪儿呢?王小二说坐在灶门口老妈子要扒灰做早饭要我动一动换个地方坐,坐在大门口老妈子要出去倒灰又要我动一动别拦住大门,坐在堂前老妈子要扫地又要我动一动别挡住了没法扫,我很生气就和老妈子吵了,这不“三桶带一缸”有了。我的家乡方言“动”与“桶”发同音,“吵架”叫作“扛上”,家乡方言中“扛”同“缸”发同音。东家你说这是不是“三桶带一缸?”你就这个“三桶带一缸”啊,你走吧走吧。王小二要地主结了工钱才肯走,地主气得“给、给、给。”Cbs倾诉文学

  父亲的算盘在我上小学时传到我的手里。学校里教珠算,我用根细麻绳拴住算盘的两端挎在胸前形影不离。那算盘上的进位点记不清,用铅笔标上记号,一节课下来就看不清,后来我就用小刀在算盘中间的横梁上刻着标记。那些标记在算盘的横梁上已经驻扎了五十多年,那标记是永远的记忆、是儿时的快乐、是对珠算的好奇。Cbs倾诉文学

  我当兵后参加过一次考试,考场上响起算盘声至今记忆犹新。在考数学时,有一道数学填空题,在空白格内填上1到100之间整数连续相加的结果,我用了高斯公式n(n+1)/2很快得出5050。可是考场的前排响起算盘声,噼啪、噼啪,在寂静的考场内显得十分清脆。正当我们惊诧之时,那算盘声音很快就停了。数学考试结束后,有人问那人结果是多少,那人眉飞色舞地回答5050。有人提出怎么能用算盘?那人说考场纪律没规定不能用算盘。这是我唯一的一次在考场上听到算盘声,比起童年时听到那些老会计拨打算盘的声音清脆。Cbs倾诉文学

  那一年父亲走了,我整理物件时发现了这只算盘,早已被家人弃之不用。敝帚自珍,我舍不得扔了便把它带在我的身边。在我的孩子上小学时,曾经用这把算盘学过珠算,不过现在的年轻人学习珠算只是一时的兴趣,也未能长久地学习与使用,这把算盘又被束之高阁,放在书柜里,这一放又是许多年。Cbs倾诉文学

  算盘是一种手动操作的计算辅助工具,发明算盘可以追溯到汉代,至今已有二千多年历史,是我国对人类文明的杰出贡献。我国发明的算盘是一种串珠算盘,多为长方形,由木头制成,周围为木框,里面排列一串串数目相等的扁圆形算珠,俗称档。中间有一道横梁,把算盘分两成上下两部分,上半部分的两个珠各代表5,下半部4个珠每个代表1,每串算珠从右向左,依次代表了十进位的个、十、百、千、万位数。在古代除了中国有算盘,罗马、日本、俄罗斯也出现过算盘,有的是由中国传入。Cbs倾诉文学

  算盘作为一种常用的计算辅助工具,已经逐步退出了许多曾经使用过的领域,代之而起的是电子计算技术的发展。记得童年时,看到做买卖的,无论是走村串户的,还是街头商店里的,凡心算不及的都是用算盘计算。我上学读书后,偶尔也有村里老人买卖时叫我帮着算帐。珠算学得不精,怕误了人家的生意算错钱,我用一张纸拿着笔在计算。村里老人总会问,你怎么不用算盘呢?每当这个时候,我自感惭愧。Cbs倾诉文学

  我拭去算盘上的尘埃,放在书桌上,恰好边上是儿子用的电脑旁边。那电脑正在运行中进行计算,这珠算是无论如何也比不上电脑计算的效率。电脑里进行着力学工程相关计算,算盘完成不了这样的任务。Cbs倾诉文学

  算盘有时候也成了打算、设想的代名词,有成语“如意算盘”,说的是只从好的一面或对自己有利的面去着想的打算、设想。那种只看到有利一面,看不到不利一面的如意算盘的设想往往是落空的。清人李宝嘉在《官场现形记》中提到过“如意算盘”。书中那句“好便宜,你倒会打如意算盘,十三个半月之钱,只付三个月!”老妈子要工钱不留一点情面,要剥落泊老爷的衣服去当。算盘本无心,经这么一写恐怕是坏了算盘的好名声。Cbs倾诉文学

  算盘已经不再大规模运用逐渐退出历史的舞台。珠算作为一种业余爱好,一种启智教育,一种文化传承,社会上还有珠算培训班,不至于使这项古老的算法失传。Cbs倾诉文学

  父亲的算盘,成了王母娘娘骂寿星——老宝贝。闲暇时,再学一学珠算,循着拨打算盘的声音倾听自在生活的呼吸声。Cbs倾诉文学

  2023年12月28日于上海Cbs倾诉文学

0 我要投稿
散文投稿 - 诗歌投稿(倾诉文学期待您的每一篇作品)[ 投稿指南 ]
网友点评 登录后发表评论,别人可从你的头像进入你的空间,让更多网友认识您!
查看所有评论
猜你喜欢

深度阅读

?在线投稿
?在线分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