浸润传统文化,点亮智慧之光

时间: 2024-02-24    阅读: 0 次    来源:倾诉文学
作者: 倾诉文学

  淄博市2022—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四、 写作 (60分)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本学期我们学习了普通高中教科书语文必修下册,长时间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浸润: 体悟了《论语》《孟子》《庄子》等诸子学说的智慧,领略了中国传统建筑和戏曲的风采感受了《水浒传》《红楼梦》等名著的魅力。当然,我们也看到了鲁迅笔下祥林嫂的悲惨结局与“祝福”文化、封建礼教有关。在学习过程中,同学们加深了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并能挖掘、提炼优秀传统文化的当 代价值,增强文化自信。但也有极个别同学对传统文化没有太多热情,仅仅是为学习而学习,为背诵而背诵,对传统文化认同感不是太强。

  校学生会邀请你作为主讲嘉宾与高一学生在复兴中学文化节开幕式上进行交流。你作为学校国学社的一员,你会讲些什么呢?

  请写一篇演讲稿,针对上述现象谈谈你的思考和主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

  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浸润传统文化,点亮智慧之光

  淄川中学 王永恒

  各位同学:

  大家好!

  能以主讲嘉宾的身份被邀参加文化节开幕式,深感荣幸,也颇感不安,作为学校国学社的一员,能不能不辱使命,与同学们交流好,并产生共鸣,从而推动传统文化进一步开展,我心怀忐忑;但另一方面,我又充满信心,因为悠久的传统文化本身具有十足的魅力和强大强大的穿透力,即使我学有未逮,也丝毫不会影响它夺目的光芒。

  我们生活在一个快速变化的时代,科技的进步、社会的发展让我们应接不暇。然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是否曾经思考过,那些古老而深沉的传统文化,对我们的生活和未来有何意义?是否曾经思考过,那些悠久的文化,能否为我们的现代社会带来一些启示和引导?我们可以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到哪些智慧呢?

  我认为,首先是在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确立上,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比如天人合一、君子人格、忠恕之道等。在面对个人仕途失意与国家危难之间,烛之武的选择,让我们看到了家国情怀在人生选择时的分量,并由此联想起了蔺相如的“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胸襟,范仲淹“先天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境界,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情操,正是他们延续了中华民族这一强大而深厚,历经上千年而绵延不绝的文化根脉。

  其次,深厚的传统文化有着极高的认识与实践的价值。章学诚曾云:“六经皆史也。”何止是经?史部自不必说,即使子部、集部也都承载着极为丰厚的传统文化。而其中的精华部分不仅不会被时间的长河所湮没,有时反而会成为我们前进道路上的指南针。比如我们的中医药,在今天依然在发挥着治病救人的重要作用。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屠呦呦在寻找治疗疟疾过程中对中医药典籍的研究与利用了,假如果没有中医文献的记载,青蒿素的作用能不能被发现以及如何正确的利用,都将是一个大问题。

  再次,悠久的传统文化还有着独特的审美价值。它能在很大程度上满足现代人们的精神需求,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提升他们的人生境界。大量的古诗词自不待言,《红楼梦》更是荟萃我国审美文化的渊薮,即使像《庄子》这样的子书,也会给人带来极其强烈的审美感受,比如《庖丁解牛》的故事,在我们为故事的精彩而赞叹不已之时,同时还悟得了养生之道,明白了技与道的关系等等。

  当然,在我们为优秀的传统文化击节赞叹之时,我们也不能忽视了其中存在的诸多糟粕。比如《祝福》中封建礼教对祥林嫂的摧残,《窦娥冤》里官场文化对窦娥的迫害,《儒林外史》中科举文化对人性的扭曲等,尽管有这样那样的糟粕,但这丝毫不影响其深刻的认识价值,甚至某种意义上说,这些糟粕性的文化的认识价值,要远在对精华文化认识之上,而这也正是我们革新的动力之源。

  明于此,我们高一学生在学习这些传统文化作品时就不仅不能产生厌倦心理,还要摈弃那种仅仅将其当作敲门砖的学习态度。以为只要能考个好分数,就万事大吉的心态,就相当于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用韩愈的话说,就是“吾未见其明也。”

  我们要端正学习的态度,将学习传统文化当成自己增长智慧和才干的武库,当成自己不断发展壮大的精神食粮,当成我们须臾不可或缺的阳光、空气和水。要有责任感,有使命感,让优秀的传统文化成为我们的血液,成为我们不断进取的动力之源,成为点亮我们前行之路的智慧之光。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0 我要投稿
散文投稿 - 诗歌投稿(倾诉文学期待您的每一篇作品)[ 投稿指南 ]
网友点评 登录后发表评论,别人可从你的头像进入你的空间,让更多网友认识您!
查看所有评论
猜你喜欢

深度阅读

?在线投稿
?在线分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