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艳:面食

时间: 2024-02-24    阅读: 0 次    来源:倾诉文学
作者: 倾诉文学

  美华一直认为,南方人的她喜爱吃面食,与她儿时的经历有关。

  美华对学龄前生活的记忆,至今只剩下幼儿园的午餐和下午吃的点心了。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吃是大事儿。人们见面打招呼,清一色都是:“吃了吗?”儿时留给美华的记忆也与吃有关。

  美华依稀记得,幼儿园做饭的阿姨是北方人,常给小朋友们做包子、馒头、面条、面片和面疙瘩汤吃,偶尔还能吃上一顿饺子。

  三年幼儿园生活,美华这个南方孩子的胃蕾已适应了北方的面食。

  美华最爱吃的当属幼儿园的面片和面疙瘩汤了。寒冷的冬季,一碗热气腾腾的大白菜面片汤或青菜面疙瘩汤下肚,浑身热乎乎的,小手小脚瞬间不冷了。

  幼儿园每周会加餐,给小朋友们改善伙食。加餐时面片和面疙瘩汤里除了有大白菜和青菜外,还有瘦肉,味道真鲜!

  儿时,美华家住平房。家不远处有一间挂面加工房。美华依稀记得,加工房只有一名师傅,是位胖胖的北方阿姨。加工房很大,里面放着一台笨重的半自动揉面压面机,机器工作起来噪音很大。

  美华和小伙伴们常去挂面加工房玩耍,看大机器是如何把面粉变成挂面的。当一排排整齐的面条从机器里出来时,美华觉得好神奇。

  美华和小伙伴们还爱到晒场上玩耍。晒场上摆了两三个高大的木架子,木架横杆上有许多小圆孔。阿姨把机器压好的湿软面条挂在细竹竿上,再把挂满面条的细竹竿左右对称地逐一插入大木架横杆的小圆孔中,一排排面条在和煦的阳光照耀下慢慢变干变硬。

  小伙伴们常在挂面下穿梭,跑上跑下。胖阿姨焦急地操着北方话大声喊道:“谁家的皮孩子,快不要在这儿淘了,别把挂面撞折了。”

  美华家的左右邻居也都是北方人。左边张阿姨一家是东北辽宁人。右边赵阿姨一家祖籍东北吉林。儿时的美华常到邻居家看邻居做面食。

  张阿姨的二姑娘比美华大几岁,是美华心目中贤惠、漂亮的姐姐。美华亲切地称她为二姐。

  二姐圆圆的脸蛋,白里透着红。大大的眼睛,双眼皮。乌黑浓密的头发扎成两根齐腰长的大辫子。

  二姐做面食的手艺可真了得。发面,和面,揉面,擀面,洗菜,剁馅,一气呵成。

  每次二姐做面食,美华都站在案板边观摩。二姐擀饺子皮的速度真快,像变戏法一般,把小美华看得入迷。

  小美华观摩二姐做面食,一是打心眼里佩服二姐,想向她学习做面食的手艺。二是饺子熟了出锅后,二姐会用小碗盛上两、三只给她解解馋。可谓一举两得。

  赵阿姨家不像美华家那样天天炒菜、吃米饭。北方人认为,每天炒菜、吃米饭挺繁琐的,不如吃面食利索。

  赵阿姨家常常吃面食。小美华最爱到赵阿姨家看赵阿姨做手擀面。

  赵阿姨在大大的案板上撒上些干面粉,然后将揉好的面团放在案板上。她手持长长的擀面杖在面团上用力来回滚动着,面团被擀成一张巨大的面饼,而且越擀越薄,像纸一样。赵阿姨又往面饼上撒上些干面粉,然后将它扇形折叠,用刀切成细条,手擀面制作就算大功告成了。

  小美华站在案板边静静地看着,记下赵阿姨做手擀面的每一步流程。那时的她觉得赵阿姨真能干,会自己做手擀新鲜面条吃,一定很好吃。赵阿姨家常留小美华一起吃了再走。

  时间一晃几十年过去了。儿时的邻居因工作调动原因各奔东西。美华有关面食的记忆一度被封存。

  突然有一天,美华和赵阿姨的大姑娘丽霞微信联系上了。丽霞是美华的发小,儿时她们常在一起玩耍。真是意外的惊喜。

  丽霞一家现居河北某市。不愧是赵阿姨的女儿,北方人丽霞长大后也是个做面食的能手。

  丽霞家也是三天两头地吃面食。已退休赋闲在家的她常在朋友圈里晒自己的面食手艺。今天晒包子和馒头,明天晒饺子和馅饼,后天晒花卷和发糕,大后天又晒面片汤和面疙瘩汤。丽霞蒸的包子和馒头个个蓬松、宣软,颜值高。美华隔着手机屏幕都觉得香,佩服不已,连连点赞。

  封存几十年的记忆顷刻被唤醒,美华开始兴致勃勃地学做面食。美华心想,自己儿时经常现场观摩邻居二姐和赵阿姨做面食,凭着自己的记忆一步步操作,应该没多大问题。再说了,现在网络通信发达,还可以一边做一边向丽霞请教。

  事实证明,美华高估了自己,南方人的她实在没有做面食的天赋。

  面粉在北方人丽霞手里就像是一只听话的小绵羊,唤它往东它不敢往西。丽霞做面食,就像南方人做家常便饭一样轻松,信手拈来。她毫不费力地就将一袋袋面粉变成了既好看又好吃的包子、馒头、饺子、馅饼、花卷、发糕、面片、面疙瘩汤和手擀面。

  而面粉到了南方人美华手里,就像一头不听话的犟驴,任由她手忙脚乱,就是到不了它该去的地方。

  发面这一关美华就过不了。看着盆里的面团放了快半个小时了,还没啥动静,美华急得不知如何是好。

  难道就此认输吗?不甘心啊!盆里的面团怎么吃呢?总不能倒掉吧,多浪费呀!

  老伴说,把盆包起来放到被子里捂热吧,要不放阳台太阳底下晒,也许面团会发起来。美华想,也只能这么办了。

  盆放在阳台上晒着。美华时不时来到阳台,打开盆盖看看里面的面团发了没有,像关注母鸡孵蛋一般。

  又过了半个小时,盆里的面团体积看起来总算较前增大了一些。美华似乎看到了希望,心想,再耐心等等吧,也许面团还会发得更大。

  老伴此刻没了耐心,对美华说:“差不多了吧,啥时能吃上你做的馒头呀?”美华觉得老伴说的也有道理,折腾了大半天,赶紧揉面、擀面、蒸馒头吧。

  千呼万唤,美华的馒头终于出锅了。馒头们个子小小的,瘦瘦的,身子硬邦邦的。老伴诙谐地说:“这是馒头吗?我看有点像死面疙瘩,哈哈哈!”

  最简单的做馒头失败了,美华不敢奢望包包子、饺子和馅饼了。因为调饺子馅、包子馅也是个技术活,美华试过两次,均以失败告终。

  后来,老伴自告奋勇,亲自下厨,洗菜、剁肉,调饺子馅。老伴在菜场买来现成的饺子皮,美华负责包饺子,一家人总算吃上了自家做的饺子。可美华觉得,老伴调的饺子馅还是不好吃,不是淡了就是咸了,肉菜也剁得不碎,只能说是将就着吃吧。

  丽霞说:“做面食没有那么难,你没有用心。”美华说:“做面食真难!要是我们两家还是邻居多好呀,我就每天都可以吃上你做的面食了。”

  失败是成功之母,美华反复向丽霞请教发面的技巧。有一次,面终于发得很好,蒸出来的馒头像模像样的。

  美华兴奋极了,赶紧用手机拍照、发朋友圈。收到许多点赞后,美华心里别提有多舒坦了。

  美华想退休后用心学习做面食,就像丽霞说得那样,不管做什么,只要用心了,就一定能做得好。

  美华对做面食充满了信心。

0 我要投稿
散文投稿 - 诗歌投稿(倾诉文学期待您的每一篇作品)[ 投稿指南 ]
网友点评 登录后发表评论,别人可从你的头像进入你的空间,让更多网友认识您!
查看所有评论
猜你喜欢

深度阅读

?在线投稿
?在线分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