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筠:宋玉

时间: 2024-02-24    阅读: 0 次    来源:倾诉文学
作者: 倾诉文学

  【原文】:

  楚国骄荒日已深,山川朝暮剧登临。

  曾伤积毁亡师道,只托微词荡主心。

  江草东西多恨色,峡云高下结层阴。

  潘郎千载闻遗韵,又说经秋思不任。

  【作者】:

  刘筠(971-1031),字子仪,大名(今属河北)人。咸平元年(998)进士。仕真宗、仁宗两朝,官至翰林承旨兼龙图阁直学士。曾参加编撰《册府元龟》等。诗和杨亿齐名,时称“杨刘“。与杨亿、钱惟演等十七人唱和,结集成《西昆酬唱集》,号“西昆体”。

  【译文】:

  楚王日益骄纵,楚国日渐衰微。忧伤的诗人呵,只能朝朝暮暮登山临水,以寄托不尽的愁思。曾经多次被谗言所中伤,终于丧失了先师屈原冒死直谏的精神,只得假借委婉之辞来打动君主的心。江畔,芳草萋萋,一片春色,反而触动怅恨之情;峡间,云雾缭绕,高高低低,逐渐结成层层阴霾。千载之下,潘安仁依然仰慕宋玉的高韵,又写下《秋兴赋》,诉说秋天不堪承受的愁思。

  【鉴赏】:

  关于宋玉的生平事迹,详情已不可考,《史记·屈原列传》、《汉书·艺文志》、《新序》、《韩诗外传》等史籍散论中有零星记载,大体可推知,他是楚国鄢(今湖北宜城县)人,与屈原同时代,可能是屈原的学生。做过楚顷襄王的侍臣,地位较低,颇不得志。面对荒淫的国君、衰败的国家,诗人只能登山抒愁,临水寄哀,《九辩》即有“登山临水兮送将归”之句。

  宋玉如同屈原一样屡遭谗言毁伤,《九辩》云“重无怨而生离兮,中结轸而增伤”,“纷纯纯之愿忠兮,妒被离而障之”,于是他只能以委婉之辞来劝谕君王,《风赋》便是这一类“微词”。此诗颔联“江草东西多恨色,峡云高下结层阴”,化用《招魂》句意:“献岁发春兮汩吾南征,绿苹齐叶兮白芷生。……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目极千里兮伤春心。”江草青青,一片生机,而楚国却日趋衰败,穷途末路。后句用“巫山云雨”典故,出自宋玉《高唐赋》,尾联又用宋玉《九辩》的“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憭栗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之句。宋玉的诗句,堪称中国文学悲秋意识的鼻祖。至晋代潘岳沿继这一主题,写下《秋兴赋》。引用并称颂了宋玉的诗句,抒发秋思的愁苦。

  本诗以短小的篇幅,巧妙地连续化用典故,勾勒出宋玉这一个忧国忧民的文人形象,组织细密,典丽精工,与另一首《汉武》,同为刘筠咏史诗中较好的作品。

0 我要投稿
散文投稿 - 诗歌投稿(倾诉文学期待您的每一篇作品)[ 投稿指南 ]
网友点评 登录后发表评论,别人可从你的头像进入你的空间,让更多网友认识您!
查看所有评论
猜你喜欢

深度阅读

?在线投稿
?在线分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