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4-12-02 阅读: 0 次 来源:倾诉文学
作者: 倾诉文学
《黔之驴》阅读训练题及参考答案
k5L倾诉文学导语:《黔之驴》是一篇文言文,下面就由小编为大家带来《黔之驴》阅读训练题及参考答案,欢迎阅读学习!
k5L倾诉文学黔之驴阅读同步训练
k5L倾诉文学一基础知识及运用:
k5L倾诉文学1、给加点词注音。
k5L倾诉文学黔之驴( )窥之( )虎大骇( )远遁( )
k5L倾诉文学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k5L倾诉文学①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船:
k5L倾诉文学②至则无可用 则:
k5L倾诉文学③庞然大物也 庞:
k5L倾诉文学④稍出近之 稍:
k5L倾诉文学⑤虎大骇,远遁 骇: 遁:
k5L倾诉文学⑥以为且噬已也 且:
k5L倾诉文学⑦益习其声 益:
k5L倾诉文学⑧益狎 狎:
k5L倾诉文学⑨技止此耳 止:
k5L倾诉文学⑩乃去 乃:
k5L倾诉文学3、下列说法不准确的一项是()
k5L倾诉文学A、“跳踉大”从动作、吼声两方面表现虎的勇猛凶狠。
k5L倾诉文学B、“终不敢搏”写出老虎的谨慎。
k5L倾诉文学C、本文的题目表明了作者讽刺意图指向是那些外强中干的上层人物。
k5L倾诉文学D、这篇寓言生动形象,成功刻画了人格化了的驴和虎的形象。
k5L倾诉文学4、选出下列各句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k5L倾诉文学A、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
k5L倾诉文学B、孔子云:“何陋之有”?
k5L倾诉文学C、虎因喜,计之曰
k5L倾诉文学D、稍出近之
k5L倾诉文学5、下列
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k5L倾诉文学A、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k5L倾诉文学贵州这个地方本没有驴,有个喜欢多事
的人用船运进一头驴来。
k5L倾诉文学B、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
k5L倾诉文学慢慢学习它的叫声,又试探地靠近它,在它周围走动,但终究不敢向驴进攻。
k5L倾诉文学C、技止此耳。
k5L倾诉文学它的本事不过如此罢了。
k5L倾诉文学D、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k5L倾诉文学咬断驴的喉咙,吃光它的肉,然后才离开。
k5L倾诉文学6、用一个
成语概括本文的意思,这个
成语是 。
k5L倾诉文学7、填空:
k5L倾诉文学本文作者 ,是我国 代文学家。他和唐朝的韩愈同列 之列。
k5L倾诉文学8、解释下面每组中指定的词。
k5L倾诉文学①然:庞然大物( )
k5L倾诉文学然往来视之( )
k5L倾诉文学②因:虎因喜( )
k5L倾诉文学因跳踉大( )
k5L倾诉文学③去:乃去( )
k5L倾诉文学西蜀之去南海( )
k5L倾诉文学④耳:技止此耳( )
k5L倾诉文学无丝竹之乱耳( )
k5L倾诉文学9、
成语黔驴技穷形容 。
k5L倾诉文学10、本文告诉人们什么道理?
k5L倾诉文学11、本文用“黔之驴”为题目,有什么含义和寓意?
k5L倾诉文学二、课内语段阅读
k5L倾诉文学阅读《黔之驴》片段,完成第1—4题。
k5L倾诉文学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 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口阚,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k5L倾诉文学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k5L倾诉文学(1)远遁 ( ) (2)且噬己 ( )
k5L倾诉文学(3)蹄之 ( ) (4)尽其肉 ( )
k5L倾诉文学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
句子。
k5L倾诉文学(1)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
k5L倾诉文学译:
k5L倾诉文学(2)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
k5L倾诉文学译:
k5L倾诉文学3、本片段生动形象地描写了虎的一系列动作,刻画了虎的心理。“驴一鸣”时,作者描写了虎的什么动作和心理?(用文中原话作答。)
k5L倾诉文学答:(1)动作: (2)心理:
k5L倾诉文学4、写出含“虎”“驴”的
成语各一个。并用它们写一段意思完整
的话。
k5L倾诉文学答:(1)含“虎”的
成语 (2)含“驴”的
成语k5L倾诉文学(3)写话:
k5L倾诉文学三:课内迁移探究
k5L倾诉文学学习了本文从中你还有哪些收获?
k5L倾诉文学四、课外拓展阅读
k5L倾诉文学薛谭学讴
k5L倾诉文学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k5L倾诉文学1、解释下列带点的字、词。
k5L倾诉文学⑴未穷青之技 穷:
k5L倾诉文学⑵秦青弗止 弗:
k5L倾诉文学⑶自谓尽之 谓:
k5L倾诉文学⑷乃谢求反 谢:
k5L倾诉文学⑸于:①薛谭学讴于秦青( )
k5L倾诉文学②饯于郊衢( )
k5L倾诉文学⑹之:①未穷青之枝( )
k5L倾诉文学②自谓尽之( )
k5L倾诉文学2、找出下面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k5L倾诉文学薛谭乃谢求反
k5L倾诉文学3、在下面的括号内,补出
句子的`省略成分
k5L倾诉文学⑴遂辞( )归⑵饯( )于郊衢
k5L倾诉文学⑶( )抚节悲歌⑷薛谭乃谢( )求反
k5L倾诉文学4、填空。
k5L倾诉文学⑴请结合短文内容,解释题目:
k5L倾诉文学⑵薛谭为什么“乃谢求反,终身不言归”?
k5L倾诉文学⑶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k5L倾诉文学五、中考题
k5L倾诉文学阅读下文,完成1—3题
k5L倾诉文学处之不易①
k5L倾诉文学殷仲堪②既为荆州,值水俭③。食常五碗,盘外无余肴。饭粒脱落盘席间,辄拾以啖之。虽欲率物④,亦缘其性真素⑤。每语子弟云:“勿以我受任方州⑥,云我豁⑦平昔时意,今吾处之不易。贫者士之常,焉得登枝而捐其本?尔曹⑧其存⑨之!” (选自刘义庆《世说新语》)
k5L倾诉文学注解:①处:居于高位;易:改变。②殷仲堪:人名。③俭:荒年。④率物:为人表率。⑤素:朴素。⑥受任方州:受命担任大州刺史。⑦豁:抛弃。⑧尔曹:你们。⑨存:谨记。
k5L倾诉文学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k5L倾诉文学辄拾以啖之: 盘外无余肴: 亦缘其性真素: 勿以我受任方州:
k5L倾诉文学2.翻译文中加横线的
句子。
k5L倾诉文学殷仲堪既为荆州,值水俭。
k5L倾诉文学3.文中“贫者士之常,焉得登枝而捐其本”,可解释为:安于清贫是读书人的本份,哪能攀上高枝,就把树干抛弃了呢?这
句话给你怎样的启示?
k5L倾诉文学六、片段作文
k5L倾诉文学放飞想象的翅膀
k5L倾诉文学如果你是一只侥幸逃离虎口的驴,面对血淋淋的现实,你会何去何从?是直面惨淡的“人”生,超越旧我,还是听天由命,坐以待毙?
k5L倾诉文学请你展开想像的羽翼,以《黔之驴后传》为题为故事再续一个结局,300字左右。
k5L倾诉文学《黔之驴》答案
k5L倾诉文学一、基础知识及运用:1、略2、①用船②却③大④渐渐⑤惊惧;逃走⑥将⑦更加⑧亲近而不庄重⑨只,不过⑩才3、C4、B5、B6、黔驴技穷7、柳宗元;唐;唐宋八大家8、⑴……的样子;然而⑵于是;于是⑶离开;距离⑷罢了;耳朵9、略10、看问题不能只看重表面而不注重实质。11、本文含义:讽刺无德无能、仗势欺人、外强中干、徒有其表
的人,并指出其可悲的结局。寓意:貌似强大的东西并不可怕,只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就一定能战而胜之。
k5L倾诉文学二、课内语段阅读
k5L倾诉文学1、(1)逃跑 (2)将要 (3)用蹄子踢 (4)吃光 2、(1)然而老虎来来往往地观察它,觉得驴子好象没有什么特殊的本领似的 (2)老虎因此而欣喜,盘算此事。心想到:“驴子的本领只不过如此罢了!”3、动作描写:“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大骇”“远循”——“往来视之”——“稍近益狎,荡倚冲冒”——“因跳踉大阚,断其喉,尽其肉,乃去”心理变化:“以为神”——“莫相知”——“以为且噬己”——“觉无异能者”
k5L倾诉文学“终不敢搏”——“技止此耳” 4、略
k5L倾诉文学三、课内迁移探究 参考答案要坚持不放弃;要知己知彼;不要虚荣和卖弄;要正确估计对手等。
k5L倾诉文学四、课外拓展阅读
k5L倾诉文学1、⑴穷:尽,这里是完全学会的意思。⑵弗止:不挽留。⑶谓:认为,以为。⑷谢:谢罪,道歉。⑸①向,跟着;②在。⑹①的;②代技艺。2、“反”通“返”,归,回去。3、⑴青,或秦青⑵薛谭⑶秦青⑷于秦青4、⑴薛谭向秦青学习唱歌。⑵薛谭面对秦青的高超技艺,自愧不如,快心潜心学习。⑶说明学无止境,如果浅尝辄止,则达不支精深的境地,反之,永不自满,持之以恒,努力进取,方能功成名就的道理。
k5L倾诉文学五、中考题
k5L倾诉文学1.啖:吃。肴:莱。其:他。以:因为。
k5L倾诉文学2.翻译:殷仲堪刚任(做)荆州刺史,正赶(遇或碰)上水灾荒年。
k5L倾诉文学3.人不能因为身份地位的变化而改变原来的品行、志向(意 思对即可)。
k5L倾诉文学六、略
k5L倾诉文学